【本站讯】5月27日,山东省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暨涉外法治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公布山东省涉外法治建设入选案例,其中典型案例10项、优秀案例25项。我校报送的《“微智库”赋能涉外法律服务,“干中学”锻塑复合型法治人才》入选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一项高校典型案例。
近年来,文法学院依托学校能源学科优势,积极深化法学与能源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能源法治+外语”课程体系,建立交叉培养新方向,开展应用型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自2024年获批建设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以来,遵循“需求牵引、实践导向、复合发展”的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实战性能力塑造”的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在一系列创新措施中,基地探索建立的“能源与涉外法治服务地方微智库”(以下简称“微智库”)取得了突出成效。“微智库”依托教育部涉外能源治理与法律虚拟教研室组建而成,以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和能源战略为核心导向,紧密围绕“双碳”目标、能源安全保障、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等重大国家需求,将法学专业知识与能源行业发展深度融合,为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智力支持。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聚焦实践导向,深化校地、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高地,为国家能源领域涉外法治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