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企业核心技术成果展暨校地企项目交流对接会
【本站讯】作为校友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5月16日,学校举行校友企业核心技术成果展暨校地企项目交流对接会。副校长戴彩丽出席并致辞,青岛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许峰、西海岸新区组织部副部长张海舰,以及近百位校友企业家、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共谋产学研协同发展新路径。会议由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勇主持。

戴彩丽致辞
戴彩丽指出,学校“石油科技摇篮”的地位源自30余万校友的卓越贡献。面向校企合作,她强调,将深化“校友-母校-地方”协同创新机制,未来三年重点打造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靶向对接,将校友技术需求与学校科研优势深度耦合。母校将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为校友企业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和资源保障,共同书写建设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篇章。

许峰介绍青岛市人才政策及营商环境
许峰介绍青岛市人才政策及营商环境,指出青岛市将依托“产才融合促进计划”,对校企联合研发的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等战略性领域转化项目,通过“揭榜挂帅”平台给予最高600万元“人才贷”支持,同时联动“人才金”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成果转化,构建“技术攻关-场景赋能-产业升级”的闭环生态,实现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会议集中展示了5项突破性科研成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可禹团队开发的“Sedfill3D沉积正演数值模拟软件”可实现油气储层三维动态精准模拟,攻克高阶地质演化建模难题;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任鹏团队突破水下浑浊环境视距限制,“水下智能成像系统”实现50米复杂水域高分辨率观测;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孙伟峰团队研发的钻井溢流井漏监测技术将预警响应时间压缩至15秒,准确率达98%;理学院刘金玉团队构建的AIoT建筑节能系统实现楼宇能耗智能管控,节电效益提升30%;青岛软件学院孙运雷团队开发的静设备三维CAD软件填补国产压力容器设计工具空白,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活动现场,还签署3项重要合作协议:学校与山东奥朗斯顿共建智能油气装备研究院攻关钻机控制系统,联合威瑞泰科技建设海洋油水分离中试基地,协同北京探龙号研发管道智能检测系统。活动通过硬核技术展示与实质性合作推进,加速了油气领域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校友企业核心技术成果展现场
活动期间,学校同步举办校友企业核心技术成果展,展览汇聚43项企业核心技术成果和22项学校教师科技创新成果,涵盖突破“卡脖子”技术、传统产业升级方案、民生前沿技术及未来趋势探索等多个领域,吸引了校友企业及合作企业代表、学校师生等数百人参观交流。参展校友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搭建了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双向赋能、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多方互通前沿发展动态,探求全新合作机遇,为助力校友经济与区域产业升级贡献石大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深化校地企协同创新战略,重点推进三项核心工作:构建校企人才共育机制,促进研发人才双向流动;搭建成果转化加速平台,强化技术市场化全链条服务;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完善“需求牵引-协同创新-应用转化”的闭环生态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