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原来大学校园这么有科技感呀!这个迎新大屏像是校园里的实时情报站一样。”新生和家长来来往往,一眼就能捕捉到最新鲜的报到情报:到校人数不断上涨,最新加入的小伙伴名字闪亮登场,还有各学院报到率的激烈比拼。
近日,新生刷脸报到、迎新大数据实时屏幕、新生入学一件事专区等数字化迎新工作新模式,在我校2024级新生报到现场闪亮登场。“石大易班”刷脸报到人证一体机是今年数字迎新的主角,在每个学院的迎新摊位,通过“石大易班”进行身份核验是所有新生报到的第一步,系统通过人证照三要素比对完成身份核验,替代传统人工比对各项证件。
新生通过刷身份证和刷脸,实现“一站式”报到 杨安摄影
这种“一刷脸,全搞定”的便捷报到新方式,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的信息化赋能学生工作项目。该项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和信息化建设处负责规划实施,旨在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手段,汇集和分析分散在全校各部门的学生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数据,精准感知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需求,为针对性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靶向决策支持。
“一网通办”:打造学生工作“新”平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利用大数据的觉察、捕捉、集聚等功能,把握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节奏,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提供多重发展模式,制定个性化方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海量数据供给是大数据智能感知的关键。因此,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实践经历、生活规律等全场景、全方位的活动轨迹数据,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全流程纪录。
但长期以来,这些数据由于部分分工、职责权限等问题,分散在全校各个平台。学生苦于办一件事情却要登录各种平台,教师苦于了解学生情况要逐一汇集各平台数据。
如何实现“一网通办”?成为学生工作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树立精准思政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演变趋势,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反向提出功能需求,与信息化建设处协同联动, 依托e站通建立“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重点规划建设了2个门户,2个子系统。
e站通服务平台运营情况
“一站式”服务学生门户整合校内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学生服务,形成了入口统一、用户集中、数据集成、信息集聚的生活学习、思政教育、成长发展的数字支撑平台;“一体化”办公教师门户围绕育人队伍高频工作场景,汇集通知信息发布、心理健康教育子系统、档案转递子系统等多个单元;学生综合管理子系统建设了覆盖学生日常管理所需的基本信息管理、谈心谈话、重点学生关心关爱、晚点名等功能;学生资助子系统全面覆盖 “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大业务,加强了对受助学生的动态了解。
“以前我们报到要提交很多证明材料,现在e站通‘一件事专区’直接就可以刷脸报到;请假要跑到辅导员办公室写纸质假条,再去找任课教师签字,现在直接在e站通‘本科生请销假’就可以完成全流程手续,很方便!”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旭文表示。
据了解,学校e站通详细统计了学生的办事数据,“本科生请销假”访问量达33.6万余次,“假期留校申请”“外出审批”“学生先进个人评选”等功能累计访问量达567.3万余次。
“三个转变”:形成思政育人“新”模式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数据,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行为特点,整合收集学生的课程喜好、学习方式偏好、课外活动兴趣等,分析学生选课数据,精准调整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生图书馆借阅数据,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分析学生校园卡消费数据,了解学生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些数据整合与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学生画像,实现了思政育人工作由片面获取到全面掌握、由被动了解要及时感知、由单兵作战到协同育人的转变。
以学业预警为例,辅导员的传统工作方式通常是开学初被动等待教学办公室送达的学生学分预警情况。“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后,辅导员可以每天在手机上阅览系统自动推送14个预警指标计算所得数据,根据角色和权限生成个性化的预警数据,包括旷课、缺考、学分情况、成绩起伏等,且数据实时更新,其便可根据数据分析,及时开展巡课、到宿舍谈心谈话等。
智能感知学生状态,精准做好网络思政教育
“现在管理的学生比较多,有了学生状态智能感知平台的数据,让我们安心不少。”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辅导员邓云强表示。他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系统内学生消费、上课签到等信息,“有时候联系不上学生看到这些数据就放心了,我们可以迅速地排查情况特殊的学生,数据现在成了是我们学生工作的新抓手。”
除了每日数据推送之外,对于特殊场景提供实时数据同步支持。例如,以往考试周,考生数量多,考试位置分散,辅导员通过巡考来发现缺考学生难度大,也无法及时处理。现在通过预警平台,开考一分钟内即可将缺考学生名单发送给辅导员,可以及时通知和补救。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该系统还实现了智能感知数据的历史查询,并细化到字段级别,帮助辅导员从时间的纵向维度,更加精准把握学生问题,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这种全面掌握学生安全信息、及时感知的应用也让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部门协同联动。该平台由信息化建设处牵总,拉通了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等6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实现了多部门数据联动。
信息化建设处处长郝志杰介绍道:“各学院和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下,使用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一个结果,形成学生工作全校一盘棋,推动学生工作从单项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
“两种提升”:达成双向奔赴“新”体验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
数据技术、数据工具和数据思维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引发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的教育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就是要精准化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最大程度避免传统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崭新思政育人生态,实现了‘两种提升’即决策的精准性和工作有效性。”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张程表示。
信息化手段不仅没有让思政工作变得“虚无缥缈”,反而在师生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往常辅导员了解情况要对学生说“你来办公室找我一下”,如今变成了“我想去你宿舍‘拜访’一下”,在学生的“主场”,聊天谈心也变得更加随性自然。
辅导员、班主任结合数据分析,针对性地到宿舍与学生聊天谈心 杨安摄影
这种幸福感也浸润在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人立的工作中。“有段时间小李同学(化名)经常请假就医,耽误上课。我从相关数据发现后,及时和学生了解情况,发现是学生饮食上不太规律,导致身体不适经常请假。我们及时为她提供精准的指导,学生经过调整慢慢地得到恢复,生活和学习都进入了正轨。”
以技术赋能学工治理,以智能引领思政育人。在学生工作方面实现信息化,是与时俱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学校将通过数据驱动、协同治理、虚实兼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有效助益辅导员工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