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时迎来第40个教师节。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出版社、党委宣传部等联合推出“大道师者”专栏,精心选树我校一批教育家、大先生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集中展示其在办学治学、立德树人中的经验、故事和感悟,弘扬其躬耕教坛、潜心治学、为人师表的大家风范,激励引导全校教师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大道师者”专栏包括“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大先生·教师节”“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三个主题。其中“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专题聚焦于为我国石油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两院院士、知名教师等,讲述其报效祖国、献身石油、投身教育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石油工作者矢志做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弘扬者。本期“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主题聚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蒋有录,一起走进他躬耕杏坛、潜心育人的教育故事。
百事之中教学先 油气勘探展新篇
——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蒋有录
蒋有录
蒋有录,1959年10月生,山东章丘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并留校任教。1999年6月获石油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担任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负责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一流课程“油气地质与勘探”负责人,主编3部国家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科研上,蒋有录长期致力于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在断陷盆地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油气成藏期与油气富集差异性主控因素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作为教师,要舍得在教学上下功夫
自从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以来,蒋有录始终立足三尺讲台,在教学一线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从做助教开始,蒋有录就潜心教学工作,对教学各环节的工作精益求精。1990年,在经历多年的教学磨炼后,他开始主讲被称为本专业“看家课”的主干课程“石油地质学”。尽管课前已做了充分准备,但一进课堂,他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和迫切的求知眼神里看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还是顿时感觉肩上沉甸甸的,暗下决心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讲好这门大课。
“教学是一个良心活,作为教师,要舍得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讲好每一堂课,并对教学各环节的工作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也才能体会到人才培养的成就感。如果由于投入不足而教不好,那就是误人子弟。”这是蒋有录经常对身边人讲的话。
蒋有录为学生讲授“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
多年来,蒋有录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他多次讲授“石油地质学”“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新生研讨课”“专业英语阅读”等5门本科生课程和“高等石油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现代油气成藏理论”“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等4门研究生课程,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身为博导,在繁重的工作事务之外,每年仍超额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的蒋有录,授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富有感召力,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学生评教活动中,他的课堂效果均被评为优秀。他还多次给青年教师讲授示范课,主讲的“油气地质与勘探”是学校的示范课,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蒋有录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他主持了多项教育部和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主编出版了“十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在《中国大学教学》等期刊发表《高校教师如何做好教学研究》《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及建设》等十余篇教学研究论文,主持开发了多个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模型。同时,作为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他与本学科的老师们一起,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建成了优越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蒋有录给学生上课
鉴于他的突出业绩,蒋有录在教学方面获得了系列成就:1994年,获首届石油大学(华东)胜利石油育才奖;2002年,被评为校级劳动模范;2006年,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2018年,由他负责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和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谈及在教学上取得的成果,蒋有录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他说,教学工作哪一个环节都得花时间去研究、探索。当教学与其他方面发生冲突时,要把教学工作放到首位,决不让任何“杂念”冲淡教学工作。
为人师表以德为先,以业为上,以人为本,以苦为乐
对于为师、为人之道,蒋有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人师表以德为先,淡泊名利,才能激励学生报效国家、专心治学;为人师表以业为上,精益求精,才能带领学生敢于挑战、不断创新;为人师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充分发展;为人师表以苦为乐,持之以恒,才能鼓舞学生勇挑重担、无私奉献。”
“以德为先,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蒋有录解释说。曾跟随蒋有录攻读博士学位的2008级博士生刘景东清楚地记得, 蒋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三句话。每次出差,蒋老师都提醒随行的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出来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我们要重视它。”每次研究生集体汇报项目进展时,蒋老师都提醒他们:“态度决定一切。在学校犯了错误尚可以原谅,但在社会上犯了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当有人犯了错误,蒋老师都提醒他们“细节决定成败”。
蒋有录指导学生
对于蒋有录的以业为上和精益求精,曾跟随他先后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刘华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2003年3月初,她撰写的毕业论文初稿“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交给导师蒋有录审阅。近十万字的论文交上去后,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竟然被蒋老师改得几乎每一页都面目全非,错别字乃至不正确的标点符号也“无一漏网”,她内心感到十分震撼……在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刘华的论文先后被“动了5次大手术”,直至答辩并最终提交论文。该论文在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在学业上对学生近乎苛刻的蒋有录在生活中却显得和蔼可亲,与人交流时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安排每个学生的工作,激励学生发奋努力,因而深受学生的爱戴。
“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理想奋斗要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要把教书育人、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当作一种理想与追求。特别是作为国家的一所战略性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担负起新时代的重任,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学好专业,报效国家。”蒋有录用40多年的教育教学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教学成就斐然的蒋有录在科研上同样硕果累累。他长期从事油气地质与勘探方面的科学研究,是“油气地质与勘探”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油气成藏 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尤其在富油凹陷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断层与油气运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获得科研奖十余项,其中省部级奖 5 项。他主持完成的“东辛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陆相断陷盆地特色的复式油气聚集理论,成果应用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大攻关项目“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同时,他还在《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本学科刊物上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形成机理》等专著4部。
关于重科研还是重教学的争论,蒋有录认为:“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教学,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教学基础理论的支持,科研就很难做深做精;没有科研成果的加入,教学也很难拥有持久而鲜活的生命力。”
“教师一直是我热爱并崇敬的职业,我一直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理想与追求,一种挑战与完善。”40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蒋有录一直在做这句话的践行者。
蒋有录(右三)在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接受学校表彰
学生刘景东的话验证了蒋有录的观点:“听蒋老师的课往往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常常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因此他的课有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蒋有录天天早出晚归,醉心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几乎没有节假日。当被问及在当前许多人追求舒适、享受生活,在外人看来他这种近乎“苦行僧”的生活是否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时,蒋有录引用王选院士生前的一句话作了很好的注脚:“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失去常人能够享受的很多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
“要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不可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蒋有录利用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并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点及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内容,介绍我国能源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引导和激励学生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学好专业,报效国家。
醉花阴·咏蒋有录教授
王玉宝
教学名师蒋有录,暖暖燃红烛。
暗夜闪星光,照亮长空,欢跃青山鹿。
剪云织雨园林牧,把沉岩研读。
三尺讲台长,岁岁年年,反反还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