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圆满结束,我校参赛学生共获得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3项,其中3支金奖队伍分别获得所在赛项全国第6名、第8名、第11名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两年一届,是全国工程创新实践类别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竞赛。本届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求卓越,守德崇劳制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设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3个赛道、8个赛项,竞赛内容紧扣工程实际,涵盖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多学科领域。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近700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参加比赛。经过前期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1100余支代表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同场竞技,最终产生国家级金奖224项、银奖336项、铜奖550项。

我校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获国家级金奖4项
学校高度重视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的建设和准备工作,以培养工程综合素养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把大赛打造成学生创新训练的实战平台、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针对大赛覆盖面广、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特点,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积极动员、广泛宣传,面向学校所有理工科学院招收了550余名学生,组建了140支队伍,配备了层次化创新导师队伍,进行机械结构、控制电路、智能算法、虚拟仿真、数字经济等专题辅导,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参赛水平。
近年来,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学创筑基,训创一体,积极探索特色化AI机器人微专业改革,建设系列化创新实践类课程,搭建了集“机械制造、石油工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工程实训平台,构建了“学创、训创、赛创、科创、用创”五创融合的育人模式,让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应用者”和“实践者”,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为学生创新的“引领者”和“同行者”。本次大赛的优异成绩不仅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也展示了中心在推进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中取得的实效。
我校获奖情况:
序号 |
赛道 |
赛项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获奖等级 |
1 |
智能+ |
智能物流搬运 |
朱晓、严俊超、 蔡合荣、刘凌宇 |
马建民、马少华 |
国家级金奖 |
2 |
智能+ |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
侯维玺、聂耀昌、汪炳坤、宫殿冰 |
靳纪军、杨劲松 |
国家级金奖 |
3 |
新能源车 |
太阳能电动车 |
赵付振、邓鸿宇、韩吉宇、孔祥达 |
马建民、马少华 |
国家级金奖 |
4 |
新能源车 |
温差电动车 |
李思润、张晨腾、于永群、毛申豪 |
刘振东、马少华 |
国家级金奖 |
5 |
智能+ |
智能物流搬运 |
李晓茹、徐一鸣、董文博 |
马少华、杨劲松 |
国家级银奖 |
6 |
新能源车 |
太阳能电动车 |
李晨旭、李炳琦、郭雨霖、宋富远 |
赵玉明、荆正军 |
国家级银奖 |
7 |
虚拟仿真 |
企业运营仿真 |
王俊伟、李博研、王媛媛、张雪飞 |
刘振东、李雪琴 |
国家级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