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一次次科研探索赋予了我耐心和恒心,一场场科技竞赛教会了我务实和创新,这也是助力我求学之路行稳致远的法宝”,在“能创说”座谈会上,新能源学院2023届毕业生田东峰表示。从2019年入校时的“科研小白”,到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双创之星”,他在钻研中积累、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创业路上前进,现已推免至清华大学。
以“双创”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创”是新能源学院培育能源行业一流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院以“能源报国”为导向,立足学科建设和专业特色,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中心,并依托高能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山能集团实习实训基地等优质校企地资源,着力培养学生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走出一条高质量能源人才培养之路。
找准一流课程“着力点”,激发“双创”育人新动能
“我们的最终答辩以‘新产品发布会’的形式展开,学院在逸夫礼堂给我们搭建了专属的展示舞台,各组通过创意视频、演讲互动、模型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展现自己基于课程知识产出的科技创新成果。乐趣多多,收获满满!”电气2002班景昱博在学院专创融合课《微特电机》结束后表示。主讲人董磊老师介绍,课程紧密围绕“专创融合”,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同时深入挖掘创新创业元素,通过建模仿真、软件开发、样机研制等工作,引导学生培育创新实践成果。
一流课程培育一流人才。新能源学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学院双创工作实效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紧抓课程建设“主战场”,以国家一流课程为引领,以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为抓手,激励教师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要素,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形式,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有成效”。
学院马文忠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研究
学院开设的《科技创新实践》入选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典型石油钻采设备电气节能技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电路分析》获评首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过程流体机械》《微特电机》入选学校首批专创融合示范培育课程,《微特电机》课程团队获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和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类精品微课比赛一等奖。目前,学院形成了学科特色鲜明、教学形式多样、教育实效突出的“双创类”课程矩阵。
《科技创新实践》课程负责人马文忠教授表示,课程秉承“三实四创”的教学理念,即“立足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实战成果”,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塑造创新精神,真正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学院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学科研讨会
截至目前,学院“双创类”课程已助推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类赛事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学院学生作为第一负责人立项省级及以上大创项目16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11人次。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杰表示:“‘双创’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学院着力打造精品‘双创’课程,不断促进思政教育和双创工作的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知识、长才干、攒经验,为日后发展夯实基础。”
把握学科竞赛“关键点”,提升“双创”育人新活力
“想办法借助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环卫工人减轻酷暑的炎热!”这是学院学生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现场答辩时的开场白,更是团队成员着手开始项目研究的初衷。项目指导教师张秀霞表示:“听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第一时间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创新融入生活、改变生活,这是让学生保持创新热情,领悟创新含义的重要方法。”从萌生想法到实际落地,短短两个月时间,在学院师生的齐心协力下,一种微型场景下利用户外太阳能制冷的新方案《烈日“凉”策——便携式太阳能空调服》诞生了。该方案有效解决了夏季户外降温难的难题,荣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特等奖。
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特等奖
目前,学院形成了“以大创项目为支撑,以‘三进计划’为推手,以学科竞赛为关键”的“双创成果”培育机制。学院统筹资源,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中心,通过打造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广泛聘请校企地领导、各专业教师等对项目进行长期化、专业化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院举行科技创新实践成果展和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有平台作支撑,有专家作指导,有兴趣作驱动,我们很高兴能看到学生在学科竞赛的道路上越走越‘有目标’,越走越‘有干劲’。”学院副院长仉志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双创’课程与学科竞赛的融合力度,深入推进‘课项赛’一体化建设,并以承办2024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总决赛与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为契机,巩固‘双创’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优势和丰硕成果,铆足干劲为学生发展和学院‘双创’工作聚力赋能!”
打造校企合作“增长点”,拓宽“双创”育人广度
作为全校首个校企共建学院,新能源学院始终立足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需求和山东能源集团开拓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以“建成科技创新高地、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基地、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培养能源领域一流人才”为己任,深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充分调动多方育人主体力量,积极与企业、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创新机会和丰富的实践资源,有力推进学院“双创”育人工作蓬勃开展。
学院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已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山东能源集团、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青岛乾程科技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设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聘任山能总工程师孟祥军等企业高管担任“双创”导师,建立大学生就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等10余处创新创业平台,联合企方开设新能源论坛、高质量发展论坛、“能创说”座谈等60余期交流研讨会,设立旋风科技奖学金、苏州思珂奖学金等多项创新创业奖学金等,推动校企合作由“横向发展”向“纵深发力”转型。
学院学生赴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进行创新创业实习训练
蒋文春教授课题组20级博士生彭伟的研究方向是焊接残余应力计算和测试。学院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让他有了在实践中检验研究合理性可靠性的机会,他多次走进山东能源集团、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特检院、浙江特科院等,与企业单位深度交流,不断改进技术和优化装备,最终以第二完成人身份制定了《承压设备残余应力测定压入能量差法测试标准》,研究成果得到设计、制造、特检单位的一致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我始终坚信要把科研落到实处,让成果走出实验室、面向工程才有意义!正是基于大量的工程一线实际数据,我才有幸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亲手为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提供检测依据。”彭伟表示。
面向未来,新能源学院将立足学科建设特色和校企合作优势,持续稳步推进“双创”育人工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打造新能源领域技术、平台和人才的汇聚地,向着建设新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