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7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2022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我校4个项目获奖,其中牵头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特等奖1项。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是机电工程学院李伟教授负责完成的“海工装备智能电磁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仪器研发”;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分别是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李静教授负责完成的“海洋深层复杂油气储层裂缝量化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机电工程学院刘秀全副教授负责完成的“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安全保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得特等奖的项目是石油工程学院孙致学副教授参与完成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碳泄漏探测、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海工装备智能电磁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仪器研发”项目针对海洋平台、海上风电、船舶、水下设施等海工装备结构缺陷检测存在难实施、测不出、测不准的行业难题,基于电磁成像检测理论、缺陷智能识别方法和系列化工程仪器创新,率先建立海工装备智能电磁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体系,研究成果在中海油、中石化、中核、华能等十余家单位推广应用,获得国家海洋质量检验中心、院士鉴定专家组等第三方高度评价,核心技术入选《中国无损检测 2025 发展路线图》,为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和运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海洋深层复杂油气储层裂缝量化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支持下,历经10余年持续攻关,创建了海洋深层储层微观裂缝体积定量表征方法、海洋深层储层三维精细化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海洋深层多参数综合定量评价裂缝有效性新方法,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深层复杂储层裂缝量化预测技术。相关技术在我国渤海、南海及东西部油气田获得产业化应用,为我国海洋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安全保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下,历经13年攻关,在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响应机理、复杂海况下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安全作业及控制技术、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全寿命周期完整性评估与安全管控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破解了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安全保障技术难题。相关技术在中海油海内外区块69口深水井得到应用,为保障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作业安全,提高深水钻井作业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碳泄漏探测、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碳循环理论、探测与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不足的难题,创新研制系列深海甲烷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多光谱联合探测系统等12款探测产品,自主研发海床基微电极长期原位环境监测装置、超声波原位测量装置、海底工程地质环境原位监测装置等11台套监测设备,开发海盆尺度水合物泄漏区三维两相多组分耦合数值模拟软件,构建海域水合物富集区碳泄漏流体“三合一”探测与监测技术体系,并实现关键监测装备和传感器国产化替代,有力支撑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工程,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是2011年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设立的全国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科技奖励。奖励面向全国,旨在鼓励海洋科技创新,表彰在海洋工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等各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2022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共授奖46个项目,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3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