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石油工程学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标准完成学院“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明确了方案和路径。
“十三五”期间,石油工程学院顺利通过首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验收。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所有专业全部进入国家级一流专业行列,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石油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创造太阳”团队获第七届“互联网+”国赛金奖,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首轮“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双碳目标、能源行业转型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学院面向全院师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兄弟高校等开展了大范围调研和专题研讨,历时半年摸清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实情底数,理清了改革的重点难点,形成《石油工程学院关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及系列配套方案。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把握正确方向、注重顶层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责任落实的基本原则,对现有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评价等进行全方位优化,力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鲜明石工特色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学生立足行业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显著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要,自觉践行能源报国使命,争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可细分为四个分体系,首先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石油工程学院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更有“油味”的石工定制版思政课程,编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撰《石油工程学院院史1953-2023》,切实发掘思政元素,强化文化引领,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进一步强化学生能源报国精神和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担当。
立足拔尖创新培养目标,构建深度融合的学科、科教、产教协同育人体系。石油工程学院在学科专业布局、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6个方面提出系列举措,2022年将联合多个学院申报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开办“油气+人工智能”实验班与微专业。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将全院教师分批次派往一流高校开展专题培训,启动“实践教学西部计划”,为学生开拓长庆、西南、新疆等实习实践基地。以3个100%的严格要求落实好“能源报国”生源优选计划,即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100%赴中学与目标高校招生,教授100%参与招生,在校学生100%参与招生,举全院之力做好招生工作。
贯彻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更高质量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在做好德育、智育的基础上,专门强调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针对本科生、研究生不同需求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为每个班级配备1000元体育活动专项经费,大力推进常态化体育教育;从日常生活劳动、志愿服务劳动、专业生产劳动、创新创业劳动四个方面做好劳动教育设计规划。
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依托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学院将每年11月份设立为“导学思政月”,集中开展系列导学思政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力争将本科生优良学风班达标率提升到60%;提升就业引领质量,力争每年就业率不低于95%;完善师生评价体系,强化育人导向,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抓好关键群体和环节,推动管理服务工作的持续提升。
四个体系之间互相关联、互为支撑、互有融合,有机组成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石工方案”。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使命艰巨,石油工程学院将统筹全部育人资源,围绕目标任务进行优化配置,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为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贡献石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