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教育对外开放布局,聚焦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瞄准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全球合作伙伴,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地方对外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学管理体系
深入研判国际合作新形势,科学谋划对外交流新布局,围绕油气能源学科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遴选一批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国际一流大学作为战略伙伴,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建立更加稳固、更可持续的互动合作机制;加强校院两级国际化办学咨询专家团队和管理服务团队建设,进一步明晰校院管理权责,健全以院为主、校院协同的国际化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服务师生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强化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支持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设立国际联合科研平台,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学校与国际科研团队间的多学科协同创新,强化与国际产业前沿的紧密联系;加快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能源化工与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和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加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高端外专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精准有效地实施教育对外援助,逐步推进麦克雷雷大学石油学院援建工作。
三、加强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教师和管理队伍国际化水平
加大长期外籍专家聘请力度,完善长期外籍专家聘用、管理体制机制,大幅扩大全职外籍专家规模;发挥各类引智项目的带动作用,提升短期外籍专家来访规模和层次;通过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依托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推动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访学进修,提升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加强外事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外事管理和国际化能力培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办学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大力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积极探索建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和“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国际化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积极开展中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高水平联合培养;支持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实习任职、校际交换、实习、课程研修、暑期学校等形式的跨境交流;强化在地国际化理念,实施以国际教育周、国际学术工作坊等为支撑的国际校园计划,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营造国际化氛围;优化来华留学生生源及专业布局,拓展招生渠道,稳步提升生源质量;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来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趋同化,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打造第二课堂名片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培养知华友华人才。
五、以全球视野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发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聚集带动作用,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以及政府间合作项目;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主办或参加国际会议,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及国际学术组织建设,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声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能源储备丰富国家的科技合作;加大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建设力度,提升区域与国别研究水平。
六、加强软环境建设和宣传,提升国际形象
推进国际化形象与氛围建设,塑造开放、融合、多元的国际化校园形象;推进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英文界面建设,规范国际化标识及各类国际化要素宣传,塑造开放、融合、多元的国际化校园形象,提升校园国际化品质;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丰富外宣渠道,做好各级外文网站建设,加大新媒体社交平台运用,全方位、深层次展示学校国际化风貌。
七、支持孔子学院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积极谋划和推动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发挥其在语言文字传播和文化辐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海外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为中外搭建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服务共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畅谈“十四五” 共谋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疫情防控步入“与疫同行”常态化阶段,学校国际化办学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办学战略,以全球视野、开放胸怀、共赢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的实施。
一是要加强对教育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加强党委对外事工作的统一领导,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贯彻“院部为主体、教师为核心”的工作思路,保证教学院(部)开展国际教育教学和国际合作的自主性、积极性。
二是构建开放协同的国际化办学生态系统。研制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外事信息采集管理,强化数字化评价与决策,促进国际化管理信息链和决策链的有机衔接,形成内外协同、各要素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满足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元化需求。
三是优化教育对外开放的布局。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与欧美地区教育强国的既有合作,持续扩大合作领域的覆盖面,使教育科研合作向深里走、实里走,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大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传统友好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深入落实中外领导人互访达成的教育领域相关成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建设更多高水平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依托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选派留学人员,联合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等。挖掘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重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中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间交流合作新渠道,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球布局。
四是出国留学与在地国际化相结合推进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国家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人才急需,做好统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国家急需人才有效供给。继续推进学生出国留学,实施国际校园计划,加大在地国际化培养力度,培养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人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进一步拓宽国际组织合作渠道,加强与国际组织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五是持续推进来华留学提质增效工作。坚持接收优秀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做好“留学石大”品牌。不断拓展生源渠道、优化专业布局,持续提升生源质量,为全球培养层次更高、数量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知华友华优秀人才,促进来华留学提质增效。依托“感知中国”平台,开展覆盖面更广、专业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的活动,发挥好宣传推广和示范引领作用,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来华留学生认知中国、了解石大,
六是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升级版。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精神,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围绕建设“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充分发挥自身能源教育优势与特色,积极搭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平台,拓展人文交流渠道,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激活科技创新潜力,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质增效,构筑起能源教育合作发展高地,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升级版。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