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要闻 > 正文

【奋进十四五 扬帆新征程】实施一流人才培养工程 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发布时间:2021-11-23 11:13:0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编者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自2020年4月启动以来,经过动员部署、总结调研、意见征求、专题研讨、专家论证、审议审核等环节,已经党委全委(扩大)会审定通过并对外发布。《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为今后五年工作提供了遵循,绘就了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新闻网将陆续刊发《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系列访谈,动员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推动和促进规划落实落地。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抓手,强化教育教学“新基建”,夯实一流人才培养平台,巩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快速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留学生教育结构优化和培养质量提升,增强继续教育品牌影响力,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实施“本科教育卓越行动计划”,着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贯彻“一二三四”工作原则,以“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为主线;坚持“两个两手抓”,一手抓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更新、一手抓工作落实与措施跟进,一手抓教学基本建设与基本环节、一手抓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注水式”教育为中心向“点火式”教育为中心转变,从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中心转变,从以教师的付出为中心向以学生的收获为中心转变;重点抓好教学基本建设、重点工作、薄弱环节、创新发展等四方面工作。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大力实施“本科教育卓越行动计划”,强化教育教学核心要素,提升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能力。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价值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课程思政“三百工程”为牵引,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标杆课程、示范课堂和典型案例,深度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面向全体学生开足开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学时学分要求,丰富课程资源,完善教学条件,打造体美劳特色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夯实人才培养“四梁八柱”。以“四新”建设为引领,紧密对接社会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重点建设“碳中和”领域相关新专业,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改造,推进实施大类招生,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评估联动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充分融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加强“智能+”“碳中和”等相关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荟萃学院,深化优秀人才培养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高端化工、新材料等现代产业学院,深化协同育人。

抓实人才培养核心要素。以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核心,完善一流本科课程三级建设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课程振兴计划”和“通识教育课程强化计划”,深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通识课程水平。加强教材规划,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重点建设传统经典教材、新兴领域教材和优势特色教材,构建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体系,强化一流人才培养支撑。

持续推进“课堂革命”。遵循“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自主学习特点,聚焦后疫情时代课堂教学新常态,持续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智慧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快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新形态。深化教学考一体化改革,丰富过程评价形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强化实践育人特色。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关键环节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开放共享实验教学平台,新增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究性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挑战度;研发特色急需虚拟仿真资源,拓展优质实习基地,校内外结合、虚实结合开展实践教学。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开发与创新理论、学科前沿、学科竞赛、学生创新项目等结合的专创融合课程;重点实施“三进计划”,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以“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为引领,做优“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等学校发起竞赛,做实项目训练和竞赛实战,做强100项学科专业核心竞赛;拓展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大型品牌特色活动+全年不断线系列活动”平台,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综合素质。

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评促强,引导所有专业树立OBE理念;构建覆盖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校-院-专业三级教学评估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培育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两工程一体系”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内涵建设,加快改革创新,实施研究生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导师素养提升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两工程一体系”建设,实现学位点整体发展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两个显著提升”,实现研究生培养规模和培养体系“两个明显优化”,打造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研究生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强化博士点建设,优化硕士点布局,确保所有学位点通过合格评估。加强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和育人机制建设,完善“二四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建成百门精品示范课、百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实施教材建设计划,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培育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办好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打造研究生创新教育品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确保博士生100%具有国(境)外交流与研修经历。

实施导师素养提升工程。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政治标准,突出师德师风要求,强化业务水准,把好标准关。实行分类管理,推进招生资格年审制,严格入口关。健全导师责权,规范指导行为,树牢责任关。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实行新增导师持证上岗制度、在岗导师定期培训制度,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综合素养。实行博士生副导师制,探索导师团队考评机制,推行团队协作指导模式。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招生计划动态调配机制,实施优质生源计划,实现招生规模与质量齐升。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督导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督导与监控。健全中期考核分流制度,全面开展中期考核分离工作,推进质量检查关口前移。改革评价制度,突出质量标准,强化素质、能力、贡献综合评价,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念好“研”“创”“融”三字经,打造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做强“留学石大”品牌,培养知华友华高素质国际人才

坚持“创新机制、提升质量、规范管理”方针,拓展招生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推进中外学生趋同,招收和培养高素质来华留学生。

拓展招生渠道。完善国别教育体系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入学学业评价方法;创新培养模式,开拓2+2中外双学位项目;扩大海外生源地建设,加大海外宣传力度;完善招生审核模式,强化学院在专业宣传和专业审核中的关键作用,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

提升培养质量。加大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全英文授课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上网;利用国际化课程平台,扩大学校特色优质课程影响力;注重教材建设,规划建设10部校级留学生特色教材。强化预科教育,加强教学大纲、试题库等预科教学资源建设,规范过程管理,夯实学生专业学习基础。强化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监管,顺利通过第二轮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持续提升继续教育品牌影响

利用行业和地方两个市场,注重质量和效益两个品牌,坚持行业树招牌、社会创品牌的原则,坚持质量优先、技术领先的方针,坚持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办好高质量学历继续教育。调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办好优势特色本科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智能化支持服务体系,实施全过程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

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品牌特色。培育精品项目,立足行业重点打造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等品牌项目群,面向地方重点打造节能环保、化工安全、应急管理等特色项目群;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发展在线培训。

提升出国留学与职业教育培训竞争力。构建覆盖100所海外优质院校的合作办学网络,打造全国示范性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加工制造、智慧产业、现代服务等领域培训项目。

完善继续教育发展保障体系。打造一体化课程资源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推进业务平台建设,构建智慧化教学环境;创新资源建设模式,迭代更新500门学历课程,建设1000个培训专题;完善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质量管理评价机制。

五、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助力一流人才培养

全面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协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形成“顶层设计、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的思政工作机制。

全面强化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四航工程”教育内涵,夯实石大易班品牌,打造“易校园思政云”网络平台,构筑“一体-分层-多维”的教育体系。

全员凝聚育人合力。落实班主任、校外辅导员制度,推进辅导员“五进两访”,持续深化家校联合、校地合作,拓展融合育人渠道;实施“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校院两级统筹协调,构建“入职培训、专题培训、校外培训、实践锻炼”四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工作能力。

全方位优化发展支持。完善学分预警体系,加强优良学风建设;落实“九位一体”资助育人体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深化四级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强化心理育人;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优化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过程促进高质量就业。加强多元立体化就业市场建设,构建精细化就业指导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主题教育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就业,确保离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


畅谈“十四五” 共谋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本科教学将立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入落实“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推动本科人才培养取得新的成绩:一是凝聚共识,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实施“本科教育卓越行动计划”,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深化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内涵发展,提升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能力。面向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课堂、一流平台等人才培养关键要素,强化本科教学“新基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强化目标引领和责任落实,整体提升学校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三是重点突破,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以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抓手,强化创新引领,积极构建学科专业新结构、学生成长新方案和协同育人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流人才。

——教务处处长侯影飞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双一流”和“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是学校研究生教育“提质增量”的关键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生教育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四为”方针,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好局,起好步,深化改革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推进学位点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质量监控,提升治理效能,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完善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贡献力量,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校“值得尊敬的大学”这一社会美誉添新彩、谱新篇!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阎子峰

来华留学生是我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校园国际化环境,推进多元文明互鉴、互容和互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5月和2021年6月分别给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回信,指出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深造,也希望留学生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青年一道,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我校将通过“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教育全球影响力,吸引各国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做强“留学石大”品牌。我校来华留学教育将秉承主动引领、提质增效的方针,落实国家关于来华留学的战略精神。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和专业布局,拓展合作伙伴和招生渠道,探索科学人才选拔机制,夯实专业学习基础等多措并举,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培养知华友华高素质国际人才,践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责任使命,为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我校的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黄方

继续教育作为“一流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围绕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我们将坚持行业树招牌、社会创品牌的原则,学历继续教育将通过调整办学结构、优化办学网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质增效,非学历继续教育将通过拓展服务领域、打造精品项目、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培优品牌,信息资源技术将加快迭代升级,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中心和大数据信息中心,打造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国内一流继续教育基地,办好“值得信赖的继续教育”。

——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远程教育学院院长韩红江

学校的“十四五”规划清晰地勾勒出了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流人才培养工程是位于“十四五”规划“八大工程”首位的任务举措,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流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期间,学生工作系统将以“建设一流学工队伍,服务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快构建“教育引领、平台助推、服务保障、就业导向、队伍支持”的工作矩阵,全面落实“顶层设计、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的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机制,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发展;坚持改革驱动,实现创新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实现融合发展,整体提升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卓越大学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王林

“十四五”是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团委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改革和共青团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新方位、新特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使命,紧紧围绕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心任务,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主战场。以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即“三化”)成长为目标,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一条”工作主线,以“五育并举”搭建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五类”平台为重点任务,实施共青团“三一五”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共青团工作聚焦主责主业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贡献导向、标准量化”的五四红旗团委评选和激励机制,实行差异化的资源分配,打造共青团工作“一院一品”工程,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整合校内、校外育人资源,建立社会与高校“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青年工作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贡献。

——团委书记季林海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将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坚持以“推送毕业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工作理念,推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强多元立体化就业市场建设,巩固能源行业就业市场,拓展国家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就业市场,培育新业态行业就业市场,开拓高端就业市场,搭建校内外优质就业资源平台;完善“全程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强化就业育人,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将主题教育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基层岗位就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提升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完善和提升网络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就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就业反馈职能,促进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良性运转。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就业工作,高质量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就业目标任务。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文军


【 作者: 来自:  责任编辑:姜洪明 审核:徐永涛】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