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实践 >> 我实践我思考 >> 正文

 

知识与梦想同在,实践与奉献同行!

 

作者:冯应明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9日 16:50:32  点击数:

-------------------------------------------------------------------------------------------------------------------------------------

 

知识与梦想同在,实践与奉献同行!

有一方热土,让人魂牵梦绕,又让人黯然神伤。

有一群孩子,有着美丽的翅膀,却不能飞翔。迈出您坚实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西行,为他们插翱翔苍穹的翅膀!

西阳实践队成立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它是一支属于乡亲们的团队,只要乡亲们点头,哪怕暴雨骄阳,哪怕风雨雷电,哪怕翻山越岭,我们依然为您前行;它是一支属于山区孩子们的团队,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就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为你服务。

为了同一个梦想,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却相聚一堂,组成一支爱心的团队,经过长期的准备,12人一行在2013年8月1日来到了云南省昭通市北闸镇阿巴噜乡,举行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艰辛的求学历程

阿巴噜是一个被大山环抱,所行的道路与陡崖并齐,交通极其不便利,这是个早已被外面的世界遗忘了的小村落,经济的发展极其落后。村里年轻的人都外出务工,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然而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在2013年9.7地震之后变成了危房,导致村里的适龄儿童半数辍学,剩下的要走将近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镇上去上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孩子们仍然风雨无阻,坚持每天去上学,特别是在下雨天,山路泥泞,经常会摔跤,等到学校的时候都成泥人了,因此经常会被同学嘲笑。

9.7地震之后,学校变成了危房

简陋而不简单的开学典礼

生活如同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属于自己人生的主角。8月3日,而今天是我人生第一次被真正的叫做老师,初为人师的我在面对这群孩子时不免心生紧张,但是看着他们纯真的脸上露出对我们这一群突如其来的陌生人的好奇时,慢慢的心里平静了。第一天在这个简单却意义深刻的开学典礼之后,我们彼此都熟悉了,我们变成了好朋友,看着他们脸上肆无忌惮,纯真的笑容,其实大山里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更简单的快乐。初来阿巴噜的第一天,看着这里被大山包围的孤独与寂寞,有那么一刻害怕自己不能坚持下来,但后来看着孩子们淳真的笑容,眼里流出的对知识的渴望,我顿时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一声老师,让我有了足够的理由坚持留下来。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面对阿巴噜四十余束含苞待放花朵,面对阿巴噜数以百计的期盼眼神,西阳实践队不敢在教学环节有一丁点的马虎。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教学大纲给孩子们开展最基本的课程,并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开展第二课堂,同时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本着教出效果,教出成果,教出石大学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早操,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历史选讲等课程。

在教学环节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讲课,辅导的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知识,通过演讲,名人故事等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采用观看影片,游戏和科技实训来传达外界的信息,培养其创新思维,利用家访,爬山等了解学生心理,通过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勤学好动的良好习惯。本着石大学子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也必须要让山区的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魅力石大,走进乡村

“石大学有一种情谊,叫竞争,石大学有一种品质叫坚毅,石。”顶住八月骄阳的炙烤,一群石大学子用行动在偏远的山区诠释了石大的魅力,用让人震撼的声音传达了石大的真情!8月1~8月17日,中国石油大学西阳实践队在昭通市北闸镇的一个偏远山区开展了宣讲魅力石大的活动。此次宣讲主要针对山区孩子上学难的原因,宣讲了学校的“扶贫助贫,心系贫困大学生”的办学政策,鼓励山区孩子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走向未来;同时还宣讲石大的校园文化,石大的感人事迹,给山区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石大走进西南的边陲,让奉献的声音在那些经常被遗忘的角落响起。

挑战贫穷,迎接曙光

由于地震学校变成了危房,没有可以遮风挡雨的教室,我们就用砖和木板在一个农家小院搭建了一个临时的露天课堂,就在这个露天的课堂上,我们给孩子们上课,给他们辅导假期作业,课间时给他们畅谈外面的世界,谈论自己的梦想,一起快乐地成长。就是这样一个“早上晒老师,下午晒学生”的农家小院却成了五十余名师生独有的苍穹。

8月的阿巴噜不但是是最炽热的季节,也是暴雨肆虐的季节,为了孩子们不再这炎热的天空下学习,我们就在早晨和下午开课,错开了最热时间段。

可这群孩子总那么执着,那么坚定,早上4点多起床,帮家干了弄活,六点不到,这个特别的农家小院早已书声琅琅,这种声打破了往日阿巴噜的宁静,打破了我内心深处善良的地平线。

大山里总有干不完的农活,但在我支教的十几天中,从来就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过,更别说旷课,从来没有一个父母在课堂上叫他的孩子去帮他干繁重的农活,或许是因为他们自己在这大山深处辛苦了大半辈子吧,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像自己一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辛酸劳累吧!

坚毅的目光,执着的凝望,既然踏上这片热土,我们就有责任用脚步去丈量,告诉他们希望就在前方。

那一天我们饱含深情的离开了

当他们噙着泪一齐挥手说:“老师,再见”的时候,我们哽咽着沉默,只能无言地挥手示意让他们快回去。山路蜿蜒曲折,我们只能走到山脚等待司机,可这群不听话的孩子执意要送我们到山脚。他们抢着帮我们拎行李,用颤巍巍的双肩背着沉重的电脑包;用常年洗不干净甚至开裂的小手抬着高过他们头顶的行李包,还一路咏唱《明天会更好》。是啊,明天一定会更好,我们都在路上。

随着车里的一阵颠簸把我们的思绪拉了回来,才发现原本应该吵闹的我们却一路无话。不知这群孩子回到家没有,正在烦闷的时候无意间听到司机大叔说:“你们能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教孩子,你们都是好样的”。是啊,西阳实践队的老师和山区的孩子都是好样的!我们翻山越岭只为我们心中的信念和那一簇跳动着的火苗,他们风尘仆仆,只为感恩。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整个社会的力量一定能给他们飞翔的翅膀。

车在走着。突然间,思绪早就跳到了那十几个日夜。在烈日下,在暴雨中,我们小得可怜的露天教室与宽敞明亮的甚至冬天还有暖气的城市教室比起来,没有丝毫的优势。但孩子们依然顶着炎炎烈日,冒着肆虐的狂风坐在这里。一张张小脸被晒得通红,一双双期盼的眼神,让你久久不能释怀。单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抵不过一群人。对们所生活的社会来说我们是再渺小不过的一个小个体,我们不能作出惊天动地大事,我们的活动只是为呼吁全社会的成员团结起来,都用我们小小的肩膀为那些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不被嘲笑,不被他们世界之外的世界所边沿化。

当我们问起一个差一个多月就八岁的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母亲为什么不让他上学的时候,他母亲无奈地说:“上学的山路太长了,要走两个小时呢,我们不放心,等他满八岁再送去”。听着这句话像什么钝器击打着心,生疼得忘记流泪,这样的孩子只是这里的其中之一,8岁我们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要步入高年级的行列了,他的确还太小,虽然八岁了,但看身形也不过是个四岁上下的孩子,营养不良让他变小了。交通闭塞的山区的孩子,蔬菜对他们来说就是奢求,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平时吃的是碗大的洋芋,一日三餐都和它打交道。与孩子们几年、十几年的经历比起来,我们十多天不吃肉算得了什么呢?在学校我们吃不下的饭菜就大碗大碗的倒,里面有大白米饭,打多了的菜,才吃了几块的肉。,当我们正大块朵颐的时候,我们忘记世界的某些角落里还有一群人还在挨饿;我们坐着车上学的时候,忘记还有每天走两小时甚至更远的孩子们在艰辛求学;当我们驾车、报旅行社去游大江南北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放学回家之后要去放牛、割草、不到天黑是回不了家,他们在山路上是那么的忐忑,有的甚至成了一则报道所说的那个恶性循环的放牛郎。

车已开进城区,又是离别时。别样的你们,给了别样的感受,陪我走了别样的路——我们一起为了山区孩子的梦想,为了我们的责任奋力拼搏,为了那群在黑夜里闪出亮光的星星奋斗。

七 农村娃望“校”兴叹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娃上学仍然困难重重。

原因一:在贫困偏远的山区,孩子上学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而且石多路陡。每天天不亮就上路,天黑才到家。到校筋疲力尽,到家浑身酸软,还得操持家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求学条件能读“好”书吗?

路途的艰辛与遥远让家长们担惊受怕,有钱的索性在学校外面租房陪读,更有甚者经济条件差或者离学校远的干脆让孩子辍学。许多的孩子因为路途遥远,自己实在走不动,即使很想读书,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梦想破灭。

在阿巴噜支教的半个月里,我了解到很多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却还没有上学,究其根源,一是路途遥远,二是家里只有高龄的老奶奶,无人料理家务。后期我们做家访时竟发现:

西阳实践队阿巴噜家访的情况总述调查记录

1.地方偏远,路不通,水不通,以砂井水作为饮用水,农网刚通电.

2.地处山区路段,山高路陡.

3.村里的小学生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求学.

4.物产丰富,但资源输送不出去.

5.低年级学生由于幼小,大部分辍学.

6.村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来阿巴噜支教.

7.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没有教师愿意来学校任教.

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山区的贫穷落后,很多人迫于生活的无奈外出务工,这就形成一个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的孩子由高龄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甚至自己生活。

我认识一个阿巴噜的孩子,他今年9岁,还没有上学前班,每天他都带着他的两个侄子来上课,上完课之后,他还要去割两大箩筐的猪草,傍晚时分,她背很沉箩筐左右两只手还牵着他的两个侄子,刚到家就忙里忙外的给他在田里耕作一天的爷爷奶奶做晚饭。一个9岁的孩子居然如此独立!他告诉我说:“老师,我多希望我是城里的孩子,那样我就可以读书啦”,听了他的话,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

点滴之爱,汇于溪流,聚成江海,大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些留守孩子享有他们应有的受教育权,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有教育好孩子的责任,虽然现实很无奈,但还是希望父母尽可能的多关爱孩子的成长.很多的时候,不是农村娃读不了书,而是艰难的环境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八 燃希望之火,筑山区之梦

顶着骄阳的炙烤,怀着青春的激情,经过几天几夜的舟车劳顿,又经过几个小时的蜿蜒盘曲,我们终于到达了神圣的向往地—阿巴噜。

当我们踏进这个山村的时候;当人们知道我们是来这里是教他们孩子知识的时候;当孩子们知道自己不用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去上学的时候;你就会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那时震撼的不止是我们的人而是我们沉默的心灵。在这里的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每天都会发生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的事,孩子们上课的热情和积极让我们迸发激情,热情的村民让我们有不竭的动力。每天同学们早早的就来到了他们上课的地方,认真最好自己的作业,不会的就问老师,教他们新知识的时候那种认真和努力并不是随处可见。虽然上课的地方条件很艰苦,但没有人会抱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上课感到委屈,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一如既往。每天太阳刚刚升起,朗朗的读书声也跟随太阳的步伐响起。灿烂的阳光就像他们渴望知识的心一样静静地与我们对觑,青春的活力洋溢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知识的力量是贫穷不能够阻挡的。

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在啊吧噜的孩子们是不论条件有多艰苦,都会早早的去学校上学,完成一天的学业之后又帮着家里干很多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农活。他们的独立,勤劳,淳朴,善良让我们更想帮助他们,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也让我们找到了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在这个靠山吃山的村落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村落,给这个本来就不平凡的村落更增添了一线生机。学习知识,成了他们唯一的梦想,走出大山,成了他们永恒的追求。成长与汗水同在;梦想与挑战同行。啊吧噜的孩子,老师,父老乡亲同舟共济,共同携手走过了那些暴雨骄阳的岁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的奋发图强,我想到了那些在宽敞教室里,然而那些优越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要用很多时间来换取的,每天天都还没亮就开始去上学,踏着高山,踩着砾石,迈着坚实而轻盈的步伐走向知识的殿堂,走向幸福的远方,走向自己最初的梦想。

十.支教感悟

实践出真知,在学校学到的再多的书本知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知识得到升华,更多的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们所缺失的东西。

为了我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利用暑期实践发出了道偏远地区历练的口号。于是我们的支教生涯便开始了,事实证明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懂得了感恩,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懂的不断探索创新是事情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使我们的支教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对于这次支教我们有以下感悟。

探索和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现实条件。现实是位良师,教我们不断创造条件来适应他,而我们也在他的教诲下不断前进。我们一行来到支教地点——阿巴噜,出乎意料的是学校因为是严重危房不能用,正在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的时候,队长下了一个决定:在我们的住所搭个临时的课堂。说干就干,有了目标赶紧自然是很大的,不与会儿一个临时的课堂就搭建好了。虽然和其他支教团队的条件不能比,他们好歹有教室,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的环境下改变了我们一般的思维方向,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要在室内上课,露天的照样可以。我们一定要在这里扎根,让学生感受到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

团结就是力量,无论条件有多艰苦,情况有多糟,只要我们抱成团,一起想办法就有出路。俗语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我们七人的团队更应如此。在碰到什么教学问题的时候往往是说开了一起讨论,有时会弄的面红耳赤,甚至开始争吵,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令人满意的,有利于推进教学工作的进程,我们也因此又一次的交流心得体会。

在艰苦的条件下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能做到苦中作乐。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山村自然是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或是娱乐设施,但是我们自娱自乐,在闲暇时间我们会组织学生一起唱歌比赛,跳舞,玩玩游戏,照样能玩得不亦乐乎。有事在去和学生割猪草的路上我们仍然是歌声依旧。是的,环境的艰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学会感恩是我们此次支教的重要收获。在以前的生活中感恩之心虽有,但是已被我们慢慢地在无形之中丢弃,经过了这次支教活动,我们学会感恩的心日益强烈,越和淳朴的村民,学生相处越觉得他们身上的气息已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我们。他们感谢我们能不受任何回报地大老远跑到山区教书,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极大帮助,难道我们就只能是看着这些诚挚的帮助而无动于衷吗?不,他们教会我们感恩,我们得用行动去回报他们。更努力、用心地去教学生和利用闲暇时间去帮乡亲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他们割猪草、挖洋芋、打水、挑水等。

经过这一次的支教实践工作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学校的用意。让我们不断的超越自我,学习更多的时间知识,让我们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也使我们的生活能力得以提高,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我们敢想敢干的实干精神,正如校歌所唱的: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

相逢在陌生时,分别在熟悉后。十多天的支教生涯,我不知道我给孩子带去什么,但他却带给我很多很多。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摒弃了城市的世俗和浮躁,坐上了奔进大山的汽车,来到了这个早已被世界遗忘了的小山村。在短暂的十三天支教的生涯中,我们融入了这里的淳朴和温馨,同时也感受了这里的孤独和寂寞,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睛,这段特别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最特别的记忆,新的体验赋予了我生命崭新的涵义。是阿巴噜的支教,让明白了有一种支持叫毫无保留,有一种生活叫奉献与感恩。时间拉开了记忆的帷幕,孩子们一声声清脆无邪的童音让我们聆听到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孩子们对世间万物的好奇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最初的美好,孩子们恣意奔跑的倩影让我们迸发出青春的活力? 六点钟的日照已不再如午后那般耀眼,但余晖中洒下的氤氲光环,却如孩子们的笑靥,普照大地,滋润心田。

责任编辑:专题编辑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下一条:谢谢你们美丽了我的人生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网站维护:新闻网 Email:netnews@upc.edu.cn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鲁ICP备0504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