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青岛日报网】大学生在实践中励志成才

 

作者:赵笛 张伯驹 李红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1日 17:08:38  点击数: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大学生谈起社会实践那些事儿,一个个满怀激情。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回报社会,感受帮助他人的幸福,传递志愿精神,弘扬积极公益能量。大二女生张津文今年跟随激流实践队赶赴甘肃庆城县土桥乡佛殿湾小学支教,更感到自己肩上增添了沉甸甸的责任。她告诉记者,自己想要通过支教这种方式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尽可能多的帮助。

每年,石油大(华东)都有近4000名像张津文这样的大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

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开始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基层通过实际行动获取真知。2014年暑期,405支实践队再度启程,走进弱势群体身体力行做志愿服务,走进大山深处言传身教传播知识文化,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喜悦伤悲,在社会最基层励志成才。

推进“微公益”理念激活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想要为孤寡老人做点事,哪怕只是和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整理一下房间。我相信每一个小小的行动中都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大学生志愿者王成园在探望完天兴园敬老院的老人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帮老人清理生活环境、为老人剥洗水果,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为老人带去的实则是一种关爱。

在405支社会实践队伍中,开展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不在少数。正是诸多此类公益活动让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微聚力量,以爱助梦。

扬帆实践队是一个致力“微公益”的志愿服务队。7月,六名实践队员分别走进胶南聋哑儿语训中心、环卫部门、敬老院,为社会中需要关爱的群体带去属于大学生的温暖。队员杨伯客说:“社会实践不仅仅是教育帮扶、社会调研,陪聋哑儿童做游戏,为环卫工人在夏天送去一瓶清凉的水同样值得我们去做,只有我们做了才能不断传递这种能量。”

“微公益”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流行,弘量行动组的志愿者通过开展回收废旧纸张和环岛骑行,倡导社会低碳环保。“我们想通过回收利用,实现一张纸所能发挥的最大效益,从而实现低碳绿色公益。”活动负责人聂振宇告诉记者。在近两个月之内,他们先后在校内及学校周边广泛收集废纸,进行整理加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今年4月,馨火瓷爱志愿服务队便开始了他们的“瓷爱”之行,通过校内公益募捐、征集爱心笑脸等宣传活动增进校内师生对成骨不全症患者的认识。暑假期间,馨火瓷爱志愿服务队整合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志愿团体的力量,引发社会对瓷娃娃的关注,开展点滴真情、爱心义诊、瓷爱水疗会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给予瓷娃娃家庭医疗、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帮扶,并将借助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力量,联合其他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创新性地开展慕课授课,切实帮助瓷娃娃解决教育问题。

现如今,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做公益服务已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讨论的热点,而这些生活当中看似毫不起眼的微公益活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一份简单的爱心,可以聚集成巨大的能量,大学生志愿者们正通过点点爱心,向社会传递着巨大能量,他们也在公益服务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调研第一现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最好的实践。”探路者实践队唐琪说道。7月,唐琪所在的实践队由胶州市李哥庄镇纪家庄村启程,展开了有关新型养老模式和土地流转政策有机结合问题的专项调研。“城镇化加速过程中,背后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农村养老和耕地撂荒、闲置等问题亟待解决。”唐琪告诉记者,调研只是实践的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切实了解土地流转,从而为土地流转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7月,有300余支类似“探路者”这样的社会调研队伍深入乡间田野、医疗场所、政府部门、渔乡港口等地为社会问题“探路”。

吸尘器、抽水马桶、垃圾清运车……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城市,享受着便捷的城市生活。为何城市亮丽的外表背后往往是被生活垃圾污染成的河流、发臭的湖水与变色的土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如何解决?7月10日,绿色长城实践队的大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给出了答案。“垃圾有分类但不标准,仍存在乱堆乱放的情况,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比较淡薄。”通过调研,队员强雪峰发现了不少问题的缘由,而接下来他们会将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环境保护献策献力。

“探寻西海岸”实践队则对青岛西海岸房地产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实践队成员积极走访各房地产商家,深入市政政策制定部门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经过十几天的努力,队员们都深深地感受到青岛西海岸的迅猛发展,其中一名队员说到:“通过这几天的调研,我们切实感受到政府对开发西海岸的重视,以及西海岸发展的美好前景,也使我们对青岛西海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社会调研已经成为近年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选择的热点项目之一,大学生通过亲身调研社会中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发挥自身所能,促力新农村建设,倡导生态环保理念,服务社会所需。他们在实践中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

转变支教模式提升教育帮扶品质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何制作蛋糕,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蛋糕的口味哦!”在大营盘小学的手工课上,春晖实践队的队员正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麻风村,与来自台湾的Kammy老师一起给孩子们上课。

面对大学生短期支教隐现的“副作用”,也让这个拥有22年支教经历的团体犯了难。如今,不仅是他们,校园里几乎所有的支教团队都在酝酿一场大的变革,来化解短期支教影射出的尖锐问题。

今年,校内很多支教团体已经开始寻求讲台外的教学改革。春晖实践队在传统支教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了“主题支教”模式,通过选取音乐系及体育队的大学生担任老师,设立音乐与篮球两门课程,辅以国学课、趣味课、手工课等课程,通过教授专业知识,辅助学校成立篮球社与梦想合唱团,深化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意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带来激情力量与强烈求知欲,实现传统支教模式与主题性支教的“无缝对接”。

而深入贵州山区进行支教的思源支教队则向孩子传输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知道,仅靠十几天的时间,是无法传授给山区孩子很多知识的。我们希望在这十几天里,传播的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态度,带给孩子们的是激情和动力,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支教的意义所在”。支教队队员王康这样说道。据了解,思源支教队在支教过程中特别开设音乐、手工课,以及地震防灾演练等各种突发事件的求生技能课,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为深化短期支教的正面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支教队正积极通过优化支教内容,转变支教方式,为大山里的孩子们谋求更多教育福利。

这个暑期,大学生们通过多种社会实践的窗口从课堂走向社会,用他们的亲身行动去探索生活、去感受民生。多样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助力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展与向实践的转化,更是增强了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将在暑期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中,不断磨练自己,成就自己。

青岛日报网(2014年08月08日)



责任编辑:青协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网站维护:新闻网 Email:netnews@upc.edu.cn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鲁ICP备0504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