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承载着书籍的厚重,折射着精神的光芒。随着经济的发展,著作权侵权行为越来越普遍,而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主要发生在书籍方面。在盗版书籍横流的时代,在现实的冲击下,书店又该如何存在?
6月29日至7月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行知实践队对于书籍版权问题进行了调查。
“权”“利”结合
书店的成立必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行知实践队的队员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书店的经济利益和维护著作权人的版权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不是书店”的店员介绍说,“在成立书店之初,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图书的版权问题,但是随着书店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有一些作家会在“不是书店”进行图书签售或演讲,对于这些口述作品的保护,如果作者明确表示要保护,“不是书店”会尊重作者的要求,采用如暂收手机、书包等措施来保护作者版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版权的认知有所提升,市场对正版图书、影像制品的需求也在上升。书店若想长久生存下去,必然会重视著作权人的版权问题。在重视版权的问题上,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又会有不同的方式经营方式。
信任是王道
“我并不知道如何来区分正盗版书籍,如果书籍的纸质不好或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错别字,我一般会认为这是盗版的。”在黄岛区鸿运来书店的一名小读者说道。到底该如何去区分正、盗版呢?在书店看来,最好的方法是区分书号。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唯一的身份证号一样,每一本正规书从出厂到销售都只有自己唯一的一个书号,而这个书号直接载体就是每本书后面的条形码。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根本无法区分条形码的真伪。无形之中,图书消费者便把区分正盗版的需求转化为信赖资产让渡于书店,书店做好了这项工作便在无形中收获了读者的信任,这份信任带来的间接性经济利益是不言而喻的。新华书店的书比平常街边小书店的书要贵,但是小的书店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新华书店却成为中国书店中的翘楚,这与公众的信任是分不开的。
小商经营之道
“不是书店”的店员表明有些出版商是排斥小书店的,“小书店对于图书的需求量较小,对于出版商而言,生产小批量的图书和生产大批量的图书要投入相同的精力,利益却不相同,所以小书店也就成为了出版商忽视的对象。”对于小书店而言,没有正版书籍来源,他们想要生存,就不得不收纳盗版书。但是盗版市场给书店带来的利益毕竟是短暂的,为了获得持久的经济利益,小书店也逐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正版市场之路。
在一些城市,小书店通过同城书店联合,以同一名义向出版商进书,扩大整体购买量,减轻出版商负担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还有些书店采取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把书店当做品牌来做,把阅读和服务相结合,以其市场影响力博得出版商的青睐。
读者们越来越倾向于正版,正版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无论普通书店还是特色书店,都越来越重视正版市场的影响力,这对于中国版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持久的经济利益与维护版权不可能分开,这也是书店在经营过程中悟出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