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按照保证基础条件、改进环境条件、提升现代化条件的要求,全面加强公共服务系统、校园环境、基础设施、信息手段等办学条件建设,为学校事业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建成支持IPv4/IPv6双栈协议、支持SDN、骨干链路带宽40G、千兆网络到桌面的校园泛载网络;接入带宽达到13.3G,在线终端2.3万余台;完成教学、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校园网络整体实名认证;开通eduroam无线网络国际漫游服务。建成石大云数据中心,拥有600台虚拟服务器、600TB存储,承载200余个应用系统运行;构建起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出台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完成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资产等36个业务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基于人、财、物的电子校务管理系统;整合不同业务、不同阶段的各类数据,建设学校中心数据库,持续推进数据清洗,汇总各类校情数据2366万条;构建起数据完整、架构规范、应用丰富的学校信息化业务支撑体系。探索公有云应用,完成学校邮箱向公有云平台的迁移,显著提升邮箱的功能和体验;梳理服务师生的事项,明确服务清单,建设一站式网络综合服务大厅,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成拥有7万用户,涵盖师生学习、生活和校友服务、社会服务诸多方面的一卡通系统;通过各相关系统数据融合,建成涵盖新生信息管理、数据采集、分班分宿、入学报到全流程的移动数字迎新体系。构建起入侵防御检测、负载均衡、防火墙等综合防御体系,完成各级重点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光纤进教室”工程,实现教学楼无线接入数与教室座位数之比达到120%。建设“互联网+”教室30间,精品演播教室2间,自主录播教室8间;建设“石大云课堂”教学平台,上线课程962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70门、校级重点课程270门;建设石大讲座网,上线学术报告618部。形成完整的混合式教学序列,推动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深入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获中国教育科研网突出贡献奖、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奖,获评山东省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互联网+”教室建设、基于三维论证的数字校园建设入选《地平线报告》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分会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
做好图书馆和图书资料建设
学校坚持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资源馆藏化、馆藏建设多样化的方针,统筹两校区图书馆建设,保证新的图书文献资料补充,完善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互为补充的文献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源信息化水平。
着力加强高水平数据库文献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大幅度增加,纸质图书年进书量符合本科教学评估相关要求。截止到2017年6月,馆藏纸质图书296万册,与“十一五”末相比,净增61万多册;馆藏电子图书677万多册,与“十一五”末相比,净增490万多册;征订纸质期刊1391种,报纸80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119个,数字资源总量达70T,图书馆整体文献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秉持图书馆“成长成才成功的摇篮,学生学者学术的家园”的办馆理念,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导向,搭建荐书平台、建议平台和交流平台;围绕优质服务这个中心工作,重点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周开放时间98小时,网络系统全天候为师生提供书目查询、电子资源检索、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网上信息资源导引、网上用户教育等多元化信息服务,总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连续举办六届“书香中国•石大阅读季”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书香中国”石大文化品牌。举办图书馆年度学术研讨会,启动图书馆创新课题立项工作,为学校学院及教授提供情报分析,承担的学校教改研究、高教研究及课程建设等多项研究项目获奖,图书馆文化氛围与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
图书馆(二期)建设调研和空间布局设计工作稳步进行,成立新馆用户组,协调专家组和设计方,全程参与新馆动工前的设计环节。实施文化亮点工程,发挥图书馆大厅的文化展示功能。积极推进图书馆向社区、驻青校友开放,发挥文化辐射功能,文化育人功能逐步显现。
积极引导鼓励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数字资源宣传推介月活动;通过“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宣传页、Email等多渠道向教师介绍数据库更新、使用培训等信息;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文献检索课教学;数字资源学习室接待读者累计超过100万人次。推出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完成图书馆新版主页上线,突出资源推送和服务推介,方便读者访问查询。
开辟研读区,彻底解决排队入馆抢座现象。2011年开始,在馆内七、八、九层开辟12个研读区,专供全校考研学生使用,共计1200座,分配到各学院,由学生自主管理,彻底改变了排队入馆抢座现象,基本满足各学院考研学生的需求。
保证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学校注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规范设备采购管理,配置和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大力推进资产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截至目前,固定资产总额达45.85亿元,较2010年末增长78.4%。
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及规程开展工作,修改完善制度流程,办理资产使用、处置事项报批报备手续,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专项工作,办理29处房屋产权证,完善教学实习配套服务。持续加强办学条件保障,年均采购金额1亿多元,完成国家修购、双一流建设等专项执行及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建设等,建设和完善校园广播系统、安防消防设施、校园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完成特种实验室、工科楼E座等楼宇设备家具配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深化公用房管理改革,定期开展房屋资源普查,实行房屋有偿使用,完善各类用房布局和规划,调整教学院(部)用房面积15.43万平方米,推进公用房动态管理。加强实验室设置管理,统一警示标识,严格实验室准入和值守制度,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评比,完善管理信息系统,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安全责任制,不断加强技术安全管理,构建校园技术安全体系。加强工作宣传,完善设备台账、档案等,1209台(套)设备纳入新搭建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对75台(套)重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逐步实现网络预约及考核功能,完成与国家平台的对接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机时,推进设备共享及绩效考核。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校园规划建设工作紧扣学校办学结构调整、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基本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校园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整体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园品质大幅提升。青岛校区占地面积增加272亩,达到1583亩。文理综合楼、研究生公寓楼、第二教学楼、18号学生公寓、第三学生餐厅、运动场看台、留学生及培训生公寓楼、工科实验楼E座、特种实验室等11个单体工程按时竣工交付使用,校区总建筑面积达到796546平方米,2010年以来增加308751平方米。维修了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新建和改造各类球场84个,体育运动设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量品质达到全国高校领先水平。不断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水平,编制并实施青岛校区绿化景观总体规划,完成小黄山绿化景观工程,校园环境品质和层次大幅度提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注重运用全面、系统、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理念来组织项目实施,强化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的“优质工程”意识,促进了工程勘查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监理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全面提高,各项工程接连获得国家、省、市及黄岛区各类奖项10多个。其中留学生及培训生公寓获得2015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特种实验室等5个项目获得“泰山杯”等省级以上工程质量奖项。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继续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新建成体育场看台、小黄山素质拓展基地、研究生运动场、轮滑场、轮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网球场、体育馆主馆羽毛球场和健身路径等,更新学生健身器械、足球场草皮及相关运动设施,有力保障了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积极提升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健身热情。
加强后勤保障建设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后勤管理处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后勤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扎实推进“质量后勤、绿色后勤、平安后勤、数字后勤、文化后勤”建设,努力打造“师生满意后勤”,积极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推进学校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断强化管理团队的引领作用,提高服务标准。重视师生评价主体地位,加强对服务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学校部门和师生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部建设绿色校园要求,以创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扎实推进节能工程改造、培育绿色校园文化等为抓手,推进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积极向住建部申请节能改造资金900万元,开展校园能源监管平台和节约型校园节能新技术应用及示范(一期)项目建设,为我校增加固定资产价值480余万元。节约了学校办学成本,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安全会议精神,狠抓食品安全、宿舍安全、动力运行和生产服务安全。积极开展数字化后勤建设,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工作中立足自身特点,主动开展绿色大学建设理论研究,完成省优秀节能成果2项,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节能专利7项,出版专著1部。2015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并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教育后勤新科技应用领跑单位等荣誉。
东营校区后勤保障处根据工作实际,注重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关注民生,对东营校区1976套住房采暖系统进行分户供暖改造,实现了分户独立控制,采暖平均温度由15.8℃提高至20.6℃,得到用户的好评。东营校区供热一级管网安全接入油田集中供热管网,燃煤锅炉停运,保障了校区采暖质量。顺利实施了水电气表的改造安装工程,家属区水电气表实现预付费,加强了能源管理。强化安全工作,制定多项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强施工安全监管,规范安全施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演习活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强化监督管理职能,每年与各单位就管理、服务、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安全与奖惩等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对各单位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监督评价办法和考核细则。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石大后勤品牌”的优势,推进“服务公司化、管理目标化”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后勤数字信息化建设,启动节能监管平台项目,开设楼宇按需采暖的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了对校区建筑能耗使用状况的实时监测。使得学校的节能监管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后勤管理信息数据真实直观。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把“建师生满意后勤”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