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党代会 · 学生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 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发布者:卜令朵 发布时间:2017-07-02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生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突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路,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

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学在石大”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学生工作队伍“四化建设”、学生教育“四航工程”、学生管理服务“五大支持系统”等育人体系,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先后获评“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米娜瓦尔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石国卿获评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全面落实学校党委“三心三有”工作要求,(即“安心工作、静心做事、真心服务”、“有职业理想、有工作本领、有实践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辅导员队伍。同时,做好辅导员导师及班主任聘任工作,积极营造“全员育人”良好氛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共有28人次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山东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山东省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紧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不断丰富完善“四航工程”,扎实推进“易班”建设,构筑线上线下“一体两翼”思政阵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领航工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获全国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11月,学校获评首批“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2016年12月,“石大易查询”获评全国2016年度十佳易班特色应用。2017年6月,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将山东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设在石大,负责全省高校易班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

积极推动全过程、精细化、精准化管理,不断提升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做好学生宿舍环境、晚归夜归、课堂情况等检查通报整改工作。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凝聚成长正能量,学校连续八年获省“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坚持扶贫、扶志双线资助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位一体综合资助体系。自2011年来,累计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事业单位奖学金15455.16万元。为32420人办理助学贷款1.9753亿元。共有3542名学生获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累计金额6793.639万元,连续三年年学费及贷款代偿人数和额度列全国高校第一。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意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在石大”育人理念为统领,遵循“学术引领,德才并育”的工作思路,积极适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扎实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带动,依托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党建育人。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结合时代主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学术诚信、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自2010年以来,共创建研究生示范党支部43个,其中1个党支部获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个支部工作案例获评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特色作品。2人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次获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470余人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等省级及以上荣誉。暑期社会实践博士团连年获评“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服务队”。

改革研究生奖助体系和办法,切实保障研究生潜心科研。学校积极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需求,陆续修订和出台一系列奖助文件,建立了以“保障全面、激励优秀,鼓励自助,帮扶特困”为基本导向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行“收、助、奖”三条线管理办法。优化资金投入,提高奖励标准和资助水平,实现奖助学金全覆盖。调整后的奖助标准,博士研究生人均增长16000元/年,硕士研究生人均增长6000元/年。

加大扶持力度和平台建设,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和研究生创业孵化中心软硬件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环境。依托研究生“博萃节”、“光耀石大”名家讲坛、“名师有约”学术讲座、“相约名企”等品牌活动建设,多渠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积极打造学科竞赛平台,连续三年组织承办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近五年来,举办各类高水平学术讲座、学科竞赛1200余场,资助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339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260人。我校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大幅提高,JCR 一区期刊文章数量成倍增长。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从22项/年增加到183项/年,平均每年增幅超过50%。

加强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水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加强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骨干三支队伍建设。通过编制《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手册》、开展“辅导员沙龙”、组织外出交流培训等提高专兼职辅导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建立完善导师与辅导员沟通交流机制、组织开展“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等活动,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研究生组织建设,举办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召开研究生代表大会等形式,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引导研究生自我教育管理。近五年来,研究生辅导员3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3名辅导员晋升为副教授,校研究生会当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届委员会团体委员。

大学生第二课堂工作

学校通过搭建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思美节、志愿服务节、青年健身节“六大活动平台”,打造大学生第二课堂,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7年来,学校团委连年获评“山东省红旗团委”,获评2012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坚持思想育人,引领学生价值追求。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续22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团校普及班、提高班和人才班。组织骨干赴境外文化交流。加强网站、报纸、微博、微信等思想宣传阵地建设,《荟萃青年》报纸被评为“全国高校最受欢迎的百强校园媒体”前三十强,新媒体工作室获评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全国18个)。

以科创活动和赛事为载体,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打造“科创论坛”专家学者报告会、“科创沙龙”学生学术交流会、“科创赛场”大型科技创新竞赛。7年来,学生科技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6800余项,涌现出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典型,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33项。2015年,学校以山东省排名第一的成绩蝉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管理注册公司79家,2名学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大学生创业协会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百佳社团。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线,拓展大学生全面素质。举办“思创论坛”名家讲座,7年来举办100多场,出版论坛文集《名家心路》,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精心打造“缤纷萃园”特色精品文化艺术演出、“风雅石大”文化艺术赏析讲堂。推动社团文化建设,打造“锦绣社团”精品活动品牌,开办“孔子学堂”,获评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和2016年度优秀高校孔子学堂(全国10家),20多个社团获国家级荣誉。举办“石油魂•中国梦”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文艺晚会,全部由我校500名师生演绎,近5000人观看演出。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每年400余支实践队、2万余人参与社会实践。7年来,600余个团队和个人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学校获评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全国10个)、全国大学生“圆梦中国”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15个)、“青年中国行”优秀组织单位(全国3个)、“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等。2016年,我校在团中央、中青网组织的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作为唯一的优秀组织单位代表作典型发言,实践育人工作获评团中央创新试点项目。开展“春日清风、夏日阳伞、秋日果实、冬日暖阳”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国家级大型赛会服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谷歌全国公益明星社团”(全国3个)。

坚持组织建设创优,凝聚青年学生。完善“校团委-二级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依托《基层团支部工作手册》和基层团支部网络管理平台,构筑网上网下全覆盖的团支部运行体系。就基层团支部网络管理平台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构建“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建设联系和服务青年的互动平台——“青年之声”,获评山东“青年之声”优秀平台。

国防教育和国防生培养工作

军训工作坚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谋突破。学校军训工作在坚持军训大纲基本要求,基本训练方法和管理经验基础上,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成绩,与时俱进、创新突破,从组训模式到组训内容以及结业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力求将军训内容与学生短缺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将军训内容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军训内容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五年的创新发展,军训已成为学校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阵地,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军训工作被评为山东省军训工作先进学校, 我校军训工作赢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国防生培养坚持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任职需求为导向。学校始终把国防生培养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和使命工程来抓,把国防生培养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为部队培养了一批政治素养高,职业素质高,道德品质高的优秀干部。

国防生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备了精干的培养队伍,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学院、驻校选培办和后备军官学院三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化”、“五机制”的国防生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国防生管理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生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国防生群体已成为引领校园的优秀群体,近五年先后涌现出了一位“山东省优秀团员”,五位学校“十大学生标兵”,一位学校“十佳团员标兵”,一位“校长奖”获得者以及4位学校“思美之星”等先进个人。多人次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在2013年大学生挑战杯山东省决赛中,由国防生组队完成的作品荣获山东省特等奖,成为原济南军区签约高校中唯一一支国防生获奖团队。

2014年,国防生宿舍16-317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十个“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标兵寝室; 2015年测绘2012级国防生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集体,随后该班级体又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这是目前我校国防生获得的最高集体荣誉;另外,2014年,在总部首次组织的国防生毕业达标考核中,我校国防生表现优异,考核总体成绩位居全国115所参加考核签约高校第三位,位列山东考区6所签约高校第一名,2014年首届山东省军区国防生军事大比武,我校国防生大获全胜,取得5项团体比赛中的4项第一,体现了我校国防生优异的军政素质;毕业国防生在部队也捷报频传,多人次在工作岗位上立功受奖。全体国防生以自己的优异表现展示了我校国防生过硬的培养质量,得到部队和社会到广泛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国防人才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军事理论教学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军事理论教学严格按照必修课的要求,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设精品课为目标,加强软硬件建设,努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师资规模不断扩大,军事理论教师数量由6人增加到15人,授课过程由10个班大课堂改为4至6个班的中型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平均每年参加培训教师5人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备课室、备课设施等建设,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完善的硬件支持;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精心编写教材、制作课件;积极引导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出版教材2部,制作课件10套;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教研室教师岗位职责、教研室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试教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工作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等规范教学环节。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军事课教学成绩突出,2013年军事理论获学校精品课程立项;李令功在2012年度荣获山东省军事课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盛阿赛荣获2011年度第三届全国军事课授课竞赛三等奖,且是山东省唯一获奖教师。2015年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军事理论教师参加全国军事课教学展示大赛,我校李令功获得教学展示一等奖,另有三篇论文获奖,是省内参赛高校中获奖层次最高,数量最多的高校。我校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征兵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提升部队官兵素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有志参军的大学生入伍服役,履行兵役义务。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要求,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努力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学校参军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16我校有近百人报名参军,最终15人光荣入伍,无论是报名人数还是实际参军人数均创学校历年新高。

学生就业工作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坚持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基础,引导学生献身事业为主旋律”的工作理念,从组织、工作、保障、反馈四个方面全面构建“四位一体”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坚持市场开拓,构建“一主多元”就业市场格局。为拓展校内有形就业市场,学校2017年举办5场大型供需见面会、8场中小型供需见面会和572场专场招聘会,共计1459家单位到校招聘毕业生,签约毕业生中70%以上通过校内招聘会实现就业。构建“一主多元”就业市场格局。逐步构建起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主,船舶、汽车、燃气、电力、海洋重工等行业为辅的“一主多元”立体化就业市场格局。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助力学生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开展“职业导航团队培训计划”,组织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参加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培训等,300多人次取得各类培训证书。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养成》等课程,每年选课3000余人。出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5年间,5000余名毕业生接受SYB创业培训。制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举办就业活动月、生涯全体验、职业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和职业倾向测验。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保持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就业布局特色鲜明。23年来我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近年来约30%的签约本科毕业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持续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五年来,出国留学深造的毕业生数量由每年十几人增加至三百多。毕业生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一直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学校就业工作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如下: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被山东省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连续2013-2017年连续5年在管理服务性部门中名列前10名,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年度考核优秀单位”奖牌5次。学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