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党代会 · 党旗飘飘

为党支部倾情奉献光和热——记优秀党务工作者计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党支部书记郑立垠

发布者:孙玉林 发布时间:2017-07-03

伏身讲台,默默无闻;潜心科研,砥砺前行;投身党建,筑家暖情……30余载的育人教书让他底蕴厚重,25载的党龄生涯让他重情重“家”。严于律己、模范带头,他是科研路上的引路人;关心同事、情系工作,他是支部家庭的大家长。

他就是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郑立垠副教授,30年如一日地践行一个党员的基本规行,以实际行动凸显一个党务工作者的情分。

“他很热爱党建工作,对工作善于思考,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的党支部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绪柱对郑立垠评说。

用创新方式加强党的建设

郑立垠注重党的建设,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以来,党支部以思想建设为着手点,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党支部理论学习活动。根据教师特点,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

“郑立垠善于思考,喜欢创新,愿意将新颖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正如孙绪柱所评价,郑立垠将教学中的“雨课堂”运用到党建中来。在支部生活会时,郑立垠通过手机上的“雨课堂”微信公众号给党员们发送一些测试题,通过测试题答题情况来及时掌握党员们的思想动态。不仅如此,郑立垠还在学院网站党内动态栏目上传了“互联网+党课”,用另一种传播方式来加强党建。

在思想建设方面,郑立垠召开了“师德、师风、育人”、“单位与个人”等多个主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四有”好老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专题讨论。

在党政配合方面,孙绪柱提到:“郑立垠和张学辉的党政配合能够很好地融为一体,支部书记给行政工作引导一些正确的方向、排忧解难。”系主任张学辉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教师,在工作上有劲头;而郑立垠作为一个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正好能够从大局上更好地把握工作进程。二者默契的党政配合也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在教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得到了提高,给后期发展和非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用担当意识挑起教学重任

郑立垠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的同时,也是一个从教多年的教师。他不仅继承了党支部老一辈党员的担当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彻到党建和教学工作中去。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需要开展全校的两门基础课程安排,于是统筹调控排课就成了一件难题。”郑立垠针对系内的教学工作做了一个概括,他说当遇到课多课难的大担子时,就需要党员教师首先站出来挑起重任,“这就是一脉相承的担当意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有两大教学团队,郑立垠带着团队中的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正是因为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劲头,计算机应用技术系每年都承办全校程序设计竞赛,多次承办各类ACM竞赛,其中还包括第41届全球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青岛)。

郑立垠在与学生相处时,为师亦如友。“郑立垠老师很和蔼可亲,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他都能与同学很好地沟通交流。见了面,他能喊出我们班每个人的名字。”化学系2014级学生郑诗瑞说,“郑老师讲课方式很好,特别是像C语言,计算机思维这种抽象的东西,讲得简单易懂,能让我们从逻辑上真正明白。”

郑立垠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提供指导,在生活上也对学生很关心。郑诗瑞还记得,在他腿部受伤住院时,郑立垠常去医院看望他、安慰他,这让他内心倍感温暖。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郑立垠组织党员主动参与班主任工作和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培养。全系有多名党员多次担任班主任,有多名党员先后被评为学校和学院优秀班主任。

由教师党员指导团队指导的大学生相继取得47项国家和省级的奖励,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老师。而郑立垠本人曾先后获得学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建设“211工程”劳动奖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秀奖”、大学生课外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校级示范课堂等教学称号。

用人文氛围构建温馨家庭

“我的应用我的家”这一幅裱字被挂在了办公室最显眼处,“应用”即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家”即是郑立垠心中对党支部的解读。

“我在系里的角色更多是搭好一个桥,让青年教师更加迅速地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郑立垠始终将“家”文化放在团队建设第一位,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关注。

“一个系里总要有传承,对青年教师的关心也是对系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他总能在细微的地方给予教师们贴心的帮助。系里有老师生病或是家中有事,他都会主动去协调工作安排,最大限度为他们解决在工作上的困难。即使在工作之外,他也十分上心。比如有老师装修新房,他会带领同事们前去祝贺。

“小问题我一般不找他们,但要是思想上出现不好的苗头,我就要找他们谈话了。”郑立垠把自己教学生涯的经验教训与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就像一个耐心的长辈一样去开导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负担和问题。

“郑老师的人缘和口碑特别好,待人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很多年轻教师都请他作为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系教师付文霞,对她的“老导师”郑立垠这样评价:“郑老师说话特别幽默,给你讲道理时从来不会刻板地教训,他总能把大的道理融入进小的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

不仅是对青年教师,那些长期奉献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们郑立垠也不会忘记。“我们每年都要开展‘我的应用我的家’主题活动,其中就有一个‘耆德论坛’,主要是针对年届退休的教师,目的在于传承应用技术系良好的风气,展现团结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不仅如此,对于从教30年的教师,他会安排送上鲜花;对于年满50岁的教师,他会预定好蛋糕和礼物……“家”文化是郑立垠在组织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技术系就是我们的家,只有家风正了,才能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郑立垠对系里的付出有口皆碑,他就像一个家庭的家长,用自身的言行,让计算机应用技术系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