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党代会 · 新闻动态

刘珂同志在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发布者:卜令朵 发布时间:2017-09-25

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奋力开创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 珂

2017年9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大力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奋力开创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0年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在教育部党组和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始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成绩令人振奋。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深入落实教育部巡视整改工作,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自觉行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易班建设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化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统战、群团、离退休等工作持续加强。

——办学结构调整顺利完成。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从长远办学目标出发,提出建校60周年时完成办学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顺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党委抢抓机遇,果断决策,加快推进这一任务的落实。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提前两年顺利完成办学结构调整,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拓展了办学空间,优化了办学环境,提振了师生精气神,对学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办学结构调整过程中,全校教职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经受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诠释和升华了石大精神。

——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章程》获教育部核准实施。制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综合改革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人才培养模式、科技评价与成果转化、人事师资制度、公用房管理、校属企业管理体制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及战略重点,抓好规划的实施,“十三五”发展呈现良好开局。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并推进“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修订执行2013、2017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新增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3门,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学校实现了全覆盖。新增一级博士点7个、一级硕士点14个,成为全国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体育和国防教育形成特色品牌。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源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离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生综合素质广受赞誉。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优化调整部分院系和学科布局。“211工程”三期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完成试点期建设,进入运行期。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学科建设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山东省重点学科7个、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2个。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进入第三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重点支持建设行列,编制完成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

——师资队伍活力有效激发。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规模实现较大增长,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专任教师由1321人增加到17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38.4%提高到66.7%,具有半年以上境外学术经历教师的比例由9.9%提高到28.8%,在站博士后由18人增加到121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国家杰青、973首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泰山学者等25人次,国家优青4人次。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4个。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人事师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提升。

——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获批建设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参与建设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分中心和7个省级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层面项目926项。到位科研经费39.4亿元,年到位科研经费由2.7亿元增加到最高6.5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255项。发表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7815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0篇。授权发明专利1497件,登记软件著作权424项。

——对外合作交流步伐加快。国际合作层次进一步提高,新增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由1个增加到4个,年派出师生由300余人增加到1400余人,年聘请外籍院士等长短期外国专家由100余人次增加到600余人次。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首批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建成中亚、北美、亚太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与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共建孔子学院。教育部与五大能源集团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依托青岛、东营两校区,校地合作不断拓展,融入青岛、服务东营、贡献山东工作不断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按照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传承创新和内涵提升。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集中展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汇聚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培育和践行“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凝练和弘扬“求真务实、创新图强”的石大精神,强化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打造黄岛讲坛、思创论坛等文化品牌,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推进“三馆一厅”、小黄山休读区等校园文化高地建设,建成杨光华塑像等文化景观。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和管理,开拓文化建设新阵地。

——服务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加强两校区资源统筹,资源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增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青岛校区文理楼、南教楼、工科实验楼E座、留学生及培训生公寓楼等11栋建筑相继投入使用。完成东营校区系列改造提升工程,校区作为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习和学生实践基地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古镇口园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新增馆藏纸质图书6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服务教学科研及师生需求的水平明显提升。校属企业积极承担学校教学实习、成果转化等任务,为校园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勤管理与服务不断改进,师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加大民生投入,教职工收入大幅增长。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持续加强,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过七年多的辛勤努力,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学校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为我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部党组和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的团结奋斗,离不开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届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向离任的学校党政领导和离退休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七年多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与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坚强保证。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开拓奋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开拓奋进的勇气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开辟发展新境界,这是激发办学活力、加快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面向世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这是学校获得更大支持、提升办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把广大师生作为根本依靠力量,把维护和发展好师生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服务师生发展,增强师生主人翁责任感,把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办学目标上来,这是学校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师生员工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学科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仍然偏弱,适应能源多样化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尤其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育人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巩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巡视整改工作还需要持续深入推进,等等。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在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格局中快速地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影响力,仍然是学校必须重点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学校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经过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后,我们要从学校实际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规律出发,加快实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3年,建校70年时,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基本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00年时,能源领域更多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从现在起到2023年,是学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从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世界能源转型发展、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中前瞻谋划、科学布局学校事业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坚定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坚持章程统领,完善治理体系。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章程》为统领,健全完善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重点围绕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治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增强办学活力、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各类学术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学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民主管理机制,拓宽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健全学校决策面向师生咨询、沟通、征求意见制度,完善信息公开长效机制,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健全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保障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序运行、有效监督。稳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院系等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管理职能,明晰管理责权,明确管理目标,强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效果。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奖惩、问责机制。增强各部门单位和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营造担当负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优化结构布局,打造一流学科。全力落实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重点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强化学科专业平台建设,构建学科交叉平台,促进学科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学科创新能力,特别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的能力,使其主要研究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强化一流学科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学科特区,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团队建设与管理、资源分配与利用、学生招收与培养等方面采取特殊政策。推进学科绩效评价,实行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综合运用学科自检平台、第三方评估、国际评估等方式,构建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按照“突出优势、强化基础、扶持新兴、交叉渗透、协同发展”的建设思路,优化结构、科学布局,积极实施“优势学科攀登计划”、“通用基础学科振兴计划”和“新兴学科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构建能够发挥重点学科引领作用、通用基础学科支撑作用和有利于新兴学科发展的优良学科生态,促进各类学科协调发展。

发挥学科集群优势,促进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构建形成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适应能源转型的学科布局体系。在提升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围绕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学领域,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地热、生物质能、储能及其他新能源材料等学科方向。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打破院系壁垒,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建设跨学科创新平台,增强学科发展活力,提高学科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水平整体提升。

3.完善工作机制,汇聚优秀人才。围绕学校的学科战略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谋划。坚持引育并重,更加精准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建设工程,着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五年内国家层面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达到40人。通过优化学科结构,集中优势力量,组建一批以领军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推行团队责任教授负责制和团队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

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学院、学科寻才引才育才的主体责任,将高层次人才工作成效作为学院、学科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的关键指标,强化考核激励,促进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实施海外名师名校名企访学计划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准聘长聘制度,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和成长动力。大力弘扬团队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

优化人才制度环境。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分类发展管理制度,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评价体系。改革教学科研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实行关键指标定量评价和水平评价,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绩效奖惩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核心指标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分类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向引领和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建立高聘、续聘、低聘、转聘和退出的竞争流动机制。

4.创新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新增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以上。全面推进专业认证,深入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实施大类培养、学分制改革,加强自主选学课程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力。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本研一体化培养,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导向的资源调配与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实施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培育高水平教学队伍。落实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职责的理念,完善教学优先的制度设计,切实加大教学投入、教学激励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评价制度,完善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教学质量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坚持全员育人,充分发挥思政队伍、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离退休队伍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坚持全过程育人,完善学生入学教育、学业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把立德树人要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思政工作、专业教育、科技创新、国际化办学、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美育等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突出目标导向,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方向的规划布局和凝练培育,提升服务重大战略的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行业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结合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要求,突出油气特色,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努力成为国家石油石化领域重大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基地。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领域巩固优势特色,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强化优势特色,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学谋划、抢占高地,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合理布局、深度结合、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五年内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20项以上,新增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0项以上。

加强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依托一流学科建设平台,以重点方向为引领,加强“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平台—重大项目—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科研团队实体化。强化国家层面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培育,组建有利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及产出标志性成果的跨学科创新团队。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科技评价体系,完善不同类型科技活动分类评价机制,制定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要素的考评与激励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机制,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服务国家需求,以国家能源领域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完善原创性科研项目激励与成果培育机制,加大力度实施“自主创新科研计划”,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和育人功能,积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政府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6.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国际影响。贯彻国家教育对外开放要求,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办学,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建设、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紧密结合一流学科建设,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的实质性战略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使学校在国际能源领域特别是石油石化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争得优势地位。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协同创新,争取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技合作、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着力提升孔子学院办学水平,扩大学校海外影响力。

主动走出去、请进来。重视选派学术和管理骨干出国研修,提升教师、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水平。鼓励支持教师到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刊物任职,加入各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大力推动学生参加境外学术与文化交流,提高学生交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学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实习、工作。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吸引更多国外高层次专家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交流生来校访学。拓宽留学生的招生渠道,提高留学生培养层次和质量。

加强国内合作与社会服务。稳定东部,拓展西部,进一步扩大与石油石化企业的合作共建。在继续强化服务行业、提升解决行业重大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面向。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使学校成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人才智力高地,成为青岛实现蓝色跨越、东营实现资源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7.重视文化传承,弘扬石大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创新图强”的石大精神。突出大学精神在大学文化中的灵魂地位,注重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石油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不断丰富石大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校风、学风、校训等一脉相承的优良精神传统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抓好新形势下石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不断夯实石大人共同的思想基础。讲好石大故事,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学校办学历史和现实中的鲜活故事、典范人物,充分展示学校的文化积淀、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品牌,扩大学校文化的辐射面,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

推进价值引领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全体石大人的价值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综合运用思想教育、实践锻炼、文化熏陶、榜样带动等方式,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将教育引导、制度规范与监督约束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文化建设,建立维护学术道德、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创新的行为规范体系。

倡导全员参与的大学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有利于调动全员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校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石大精神和石大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坚定捍卫者和积极传播者。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和各类群团组织的首创精神,引导鼓励建设各具特色的院系文化、学科文化、社团文化。

8.强化支撑服务,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发展和民生并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推动学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数字石大、绿色石大、和谐石大。

建设“数字石大”。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建成与学校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促进一流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师生需求,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发挥更大的支撑保障作用。通过重点实施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与决策支持、信息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协同平台建设、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信息化工程,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建设“绿色石大”。以绿色理念引领校园建设,落实校园建设规划,以保证基础条件、改进环境条件、提升现代化条件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完成图书馆(二期)、古镇口园区建设任务。以“建设师生满意后勤”为目标,着力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培育绿色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美化绿化水平,建设宜人美丽、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绿色生态校园。

建设“和谐石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统筹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师生。加强人文关怀,努力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幸福感。深化东营校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校区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进一步推进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习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安全稳定工作水平。

三、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面对历史责任和今后五年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忠诚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谋全局、作决策、抓落实、保稳定,为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1.着力巩固拓展党内集中教育成果。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把集中教育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总结好、运用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应制度措施,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拓展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深入学习党章党规,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改革发展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学做结合,把经常性查找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校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运行有效的学校党建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继续推进院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逐步建立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和二级党委委员述职述责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落实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党代表任期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保障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范院系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党政联席会质量。严格落实二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科学设置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切实保证学习效果。继续推动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支部和党员工作,拓宽直接联系服务师生的渠道和途径。

3.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始终贴近时代发展,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时代潮流,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要始终贴近任务使命,围绕目标主动作为,把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国家发展目标、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上来,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与任务要求相适应。要始终贴近师生实际,把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成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定位,努力为师生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排除发展困扰,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与师生实际相符合。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4.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班子成员把握大局、谋划发展能力,运用规律、科学治校能力,服务师生、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能力。着眼学校现实需要和事业长远发展,加强干部队伍顶层设计,做好《中长期干部队伍发展规划》,加强年轻干部选拨培养,建设一支年龄梯次优化、学科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科学合理确定干部选拔方式,不断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通过校内轮岗交流、校外借调挂职等多种途径,强化干部多岗位锻炼,促进干部成长成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加大干部海外培训工作力度,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严格执行干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的实施办法》,注重强化制度约束,进一步增强中层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

5.着力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和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积极慎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中青年教师、学术骨干、留学归国人员等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身份、不同岗位的党员特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党委秘书等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履职尽责能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基层组织建设投入,在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6.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践行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深入落实学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实施细则》,突出党政同责、落实“一岗双责”,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到超前防范、源头治理。科学分析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动态研判学校政治生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力量,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干事敢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7.着力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教代会职能,支持教代会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水平。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紧紧围绕“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群团组织改革,激发群团组织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深化校属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持。进一步完善离退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离退休职工服务保障,发挥好离退休职工的积极作用。重视校友工作,关心校友成长,支持校友发展,凝聚校友力量。通过做好以上凝心聚力的工作,形成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迎接党的十九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重大政治任务,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敢做善成的勇气、扎实严谨的作风,努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石油大学已走过64年光辉历程。六十多年来,学校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书写下了一部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学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一流学科,创建高水平大学,是党和国家对学校的殷切希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更是全体石大人的共同愿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把学校建成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