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在参观西展厅 通讯员 韦富严 摄
梁实秋故居主人为实践队员讲解 通讯员 韦富严 摄
实践队员参观战斗机 通讯员 韦富严 摄
市民给实践队员讲解 韦富严 摄
青岛8月29日电(通讯员 韦富严)“以过去和现在铁一般的事实来测未来,洞若观火。”“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未来的命运。”在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中,鲁迅先生的话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三思。
“‘欲明大道,必先知史。’轻视历史,凭什么奠定民族的根基,凭什么教育炎黄子孙,凭什么把握民族的未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之际,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培养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广泛讲述、传播抗战历史故事和抗战英雄人物故事,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我校“红色纪念馆”团队前往青岛市进行实地调研,石大学子探寻历史革命之旅由此开启。
缅怀先烈的意志
7月7日上午,红色纪念馆实践队来到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入宽阔纪的念馆内,队长韦富严带领队员于革命烈士英名碑前宣誓,瞻仰革命烈士的英名,默哀并三鞠躬,致敬为祖国而牺牲的革命英雄。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队员们的来意之后,为他们临时开放了西展厅纪念馆。西展厅门口,庄严肃穆的烈士群雕“山河魂”映入眼帘。西展厅以青岛党史为主线分别展出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33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参观展示抗日史实的壁画及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展厅里既有日军奴役杀害中国劳工的明证,也有沾满青岛百姓鲜血的军刀;既有“鬼子”残忍屠杀村民的遗骸,也有周浩然等烈士英勇就义的壁画;既有青岛学生抗议日军游行的照片,亦有党领导群众抗击日寇缴获的枪炮。
“很震撼,感觉很真实,当看到一张张记录着日本罪行的证据时,仿佛亲临抗战时的环境中,这是平时在影视作品里所无法体会到的。”韦富严不禁感叹道。
随后,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崂山革命烈士陵园对革命烈士进行缅怀。
经过实地走访,亲眼看到了许多记录着革命烈士抗日的真实资料,实践队员觉得了解抗战历史,培养爱国主义在当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历史,学习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观察与实践,培养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
回溯思想的根源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当年在日本学医,看到一群麻木的中国留学生后便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拯救中国,“救人救国先救思想。”
中国近现代以来,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著名文人学者,他们以笔为枪,以墨为弹,不断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他们的力量。
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曾在青岛市的国立山东大学任教。他们的故居依旧保存完好,队员们徒步探访青岛市的文人故居,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
队员们走到大学路,沿着一条古朴的小巷缓缓而入,老舍故居便映入眼帘。房子不大,却显得十分优雅,书香味很浓。进到里屋,拜访者便都很自觉的安静下来,阅读着老舍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文学作品。时光流转,海色浩茫,老舍带着对一种理想境界的尚往来到了青岛,在山海之间探索和留思。从1934到1937,三度春秋,成果丰硕。在这他度过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黄金时期,获得了诗意的安居,也实现了与城市命运的深刻联结。老舍故居旁边有一座朴素的荒岛书店,这是老舍在青岛时经常要去的地方,书店面积不大,距离街道有50米,门前视野开阔,环境安逸,从书店的选择可以看出老舍的雅客素质。
队员们来到了梁实秋故居,故居现主人热情的带领他们参观了梁实秋当年翻译莎士比亚的书房,并向队员们介绍了梁实秋以及他的夫人程季淑的生平事迹。书房不大,仅有一张书桌两把椅子,朴素却明亮。
“闻一多先生的故居墙壁外爬满了爬山虎,整座房子外围显得生机勃勃,与破旧的墙壁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新一旧倒是和他所在的那个时期的思想潮流很是符合。倒是沈从文先生的住宅则比较豪华。”走访多处名人故居后队员吴胜勇感受颇深。
文学的气息总是能给人心灵上的抚慰,队员们步行了13.1公里,探访十余位著名文人学者的故居。他们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无论何时都激励着人们。在抗战时期,先生们虽无举枪缚敌之力,但他们用笔作枪,以墨为弹,鼓舞了爱国者们英勇抗战的精神,为中国的反法西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新的世纪,先生们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以诗为痕,以书为迹,传颂着革命者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为祖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食粮。
寻找硝烟的痕迹
丘吉尔曾言道:“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近代的中国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被外来侵略者强行打开国门进行掠夺。外来侵略者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痛。在和平年代里,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所有人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都应牢记于心,警钟长鸣。
随后队员们到青岛市海军博物馆和青岛山炮台遗址进行实地调研。
经过充足的准备,队员们来到青岛市海军博物馆,参观了二战时期使用的军事装备;
“饱经风霜的战斗机腹部裂痕清晰可见,当时应该是受到了致命打击。”队员殷弘可观看了战斗机之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队员们相继参观了57高炮、济南舰、401潜水艇等武器装备。。
下午,队员们来到了青岛山炮台遗址实地考察,徒步登上了青岛山山顶,参观指挥所以及保存完好的炮台。恰巧有几位当地人在山顶上打太极,队员们说清他们的来意后,一位中年市民热情的给队员们介绍了炮台遗址及其周围当年的情况。
“1914年8月-11月,在青岛山爆发了日德青岛之战,这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战场。当时青岛被德军占领,后来被日军攻占。日军于1914年在山东龙口登陆,过平度,经即墨,到胶州,一路上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说到这,市民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悲痛,但从山顶俯瞰,看到远处一个地方脸上便好了一些,指着远处说道:“那边白色环状广场是汇泉广场 ,原来是德军练兵营,后改建为跑马场。1945年10月25日,日军就是在那里投降的。”
“军事遗址和战斗残骸能真实反映出当年战斗的惨烈程度,亲自感受并触摸硝烟后留下的痕迹,能使人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我们牢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伤痛。”韦富严在参观结束后说道,“这里有很多二战时留下的痕迹,亲自观看并触摸到他们的确让人激动。
“这几天的实地探访很有意义,我们了解了很多历史事件,感受到了很多革命英雄的精神气魄,这些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回到学校之后我们会将这些精神传播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铭记历史。”韦富严说道。
中国网(2017年8月30日)
相关链接:
中国网:纪念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 石油大学学子开启探寻革命历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