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曹本熹(1915.02—1983.12) 上海人。化学工程及放射化工学家。

曹本熹于1934年9月至1938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最后一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至1942年12月在昆明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研究助理、西南联大助教和昆明利滇化学公助理工程师;1943年6月至1946年6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化工系读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1946年10月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53年9月至1962年12月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副院长;1963年1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先后任部专业总工程师、生产局副局长、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国发动侵朝战争后,他积极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在清华大学举办石油培训班,并组织化工系师生负责朝鲜战场作战油料的化验工作...

了解更多

一生大事

1915 上海出生

1934——1938年 读书清华、西南联大

1938——1942年 任教任职昆明

1942——1946年 留学英国

1946——1952年 任教清华

1953——1963年 任教石油学院

1963——1983年 任职二机部

1983年 逝世 享年68岁

1985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人物小传

曹本熹,1915年2月出生上海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孩提时候虽然还不懂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受欺侮的道理,但面对那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帝国主义炮舰和租界中凶神恶煞般的巡捕,眼睛里常常流露出惧怕而又憎恨的神情。一种强烈的爱国心逐渐在少年曹本熹心中萌发: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受洋人的欺侮!他进入高中后,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强占我国东北三省,进而炮轰淞沪,上海市民目睹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自己的家门口,愤恨万分。中国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上海和全国同胞以莫大的鼓舞。如何救国?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提倡的“科学救国”、“工业救国”主张的感染,曹本熹下定决心认真完成学业,设想将来在科学救国和工业救国的大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1934年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选择了化学系作为他大学四年的学习场所...

了解更多

亲友关系

深切怀念

12月25日是是我父亲曹本熹逝世20周年的祭日,仅以对他几件小事的回忆献给他,作为纪念。 最后的安排 1983年10月,在他动手术近一年时,医生已确诊癌症扩散,到11月我妈妈说用手已经可以摸到他肚子里的肿块,疙疙瘩瘩的。他自己虽然从没有跟我们说过他的病,但身体的明显消瘦和体力不支已使他肯定感到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老朋友来看他,他就谈到“这几天病情变化很大”,他要抓紧这不多的时间,把工作再处理一下。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每天上下午坚持念一会儿德语,这是他半年前为接待德国代表团做准备开始的,那时已经可以进行基本的对话了。11月他去二院商谈落实强放废液玻璃固化科研工作,月底他主持召开了核化工学会理事会,研究制定了1984年的活动计划。12月14日,他的体力已明显不支,说话、穿衣都有困难,但还亲自过问一项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的安排情况。为我国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完了最后一项工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