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建优势化为石油科教生产力将党建优势化为石油科教生产力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单位,是学校的龙头主干学院。在学院发展各时期,党组织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保障作用。68年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生校友参加过我国所有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为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学院党委以服务国家油气勘探事业为己任,将从严治党与从优办学有机统一,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强烈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高质量完成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学院事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实现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石油科教生产力。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争创一流向心力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功能,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牢牢扭住一流学科建设“牛鼻子”,把党建创标杆与学科创一流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

一是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讲求系统、高效、有力的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思路。学院党委书记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实“五个到位”,把好办学育人的“方向盘”。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双肩挑”党委书记刘华获评黄汲清青年科技奖,前任党委书记张卫东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委委员、院长林承焰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二是认真落实好党委会议事制度和党政联席会制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议事规则的政治把关和集体决策的作用,做好凝心聚力的“吸铁石”。三是创新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出建标准、抓示范、促提升的支部建设经验,大力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出台具有良好普适性、较强应用性的《党支部工作要领》和“措施包”,建好事业发展的“加油站”。地质系党支部创建“地质追梦人”特色党建品牌,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测井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实践出“三有三型”建设模式,入选首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在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下,学院圆满完成了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油气地质与探测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入选“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顶尖学科。

二、筑牢组织堡垒,激发科研攻关战斗力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国家能源战略为指引,主动担当作为,聚焦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等关键技术难题,传承“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将支部建在实验室或课题组上,创新性实施“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三联共建”,通过联合组织生活、立体化党员培养、科研党小组等机制和载体,实现“党的建设-师道传承-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一体化建设,使党支部既是日常党建基本单位,也是科研攻关的战斗小分队,党员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提升项目团队攻克关键技术的战斗力,激发出党建在科研攻关中的强大助推力量。

学院核心科研攻关团队在党员郝芳院士、查明教授等率领下,充分发挥组织堡垒作用,始终奋战在油气勘探最前线,获山东省委省政府“优秀创新团队”,记集体一等功,入选“资源工程”学科领域全国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针对复杂油气藏探测世界级难题,全国先进工作者、党员印兴耀教授带领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党支部全体党员迎难而上,历时十年艰苦攻关,为油气识别贡献了“中国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以来,全院共承担1900余项国家和企业重要科技项目,到位科研经费超过9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指导发现了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新疆玛湖特大型油田,支撑了东部含油气盆地“增储上产”,为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及人力资源保障。

三、传承勘探精神,形成立德树人聚合力

学院党委深入挖掘历史积淀,梳理文化根脉,淬炼出“勘天下、探未知、当尖兵、兴国家”体现勘探精神的价值追求,并将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和谐共进、有为有声的育人生态。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党员蒋有录教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带领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4个本科专业全部首批入选国家一流专业,2个工科专业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教育部质量工程“全覆盖”、国家级成果“大满贯”。集中构建“大地经纬”育人平台,通过25项育人载体,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发展指导和资源支持,打造了三全育人的“地院方案”。

一代代爱国奉献、敢于争先的勘探尖兵奋斗在油气勘探一线,涌现出以“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启民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以王铁冠、孙龙德院士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以三大石油公司前董事长卫留成、周吉平等为代表的战略企业家,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郭旭光、秦宁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接班人,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接续奋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