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品展示

石工1807王佳楠续写作品

作者:王佳楠

(三等奖作品)

至今鲜血犹殷红——时空之旅,我看到了时代转角的阿中

石工1807王佳楠

我,小王,一个小有成绩的物理学家,睡了一觉我竟然跑到了一艘船上,跟我在一艘船上的竟然还有邓稼先先生,我最崇拜的偶像出现在我面前,反复确认后,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我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一名归国科学家,协助邓先生完成原子弹等武器研究是我的责任,我明白,我将要亲眼见证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眼前的邓先生,气质儒雅,意气风发,双目炯炯有神,一看见我从船舱中走出,就快步走过来,关切地问:“小王啊,晕船好些了吗?”面对我一直景仰的大英雄,这一时我的喉头竟有些干涩,只能艰难的挤出几个字:“好……好多了。”

邓先生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国好啊,回国,就能为生养我们的祖国效力啦,新中国的未来等着我们去创造啊。”说着,邓先生的眼睛里竟有泪光在闪烁。

经过漫长的水上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港口,船下的家人摆手呼唤,船上的游子也奋力挥动着臂膀,一双双热切期盼的眼睛,一声声情深意重的呼唤,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也是那么不真实,我看着呆愣在身旁的邓稼先先生,连忙问:“邓先生,你怎么一点也不激动啊?”

邓先生笑了,“怎么不激动,这个场景,我在在我的梦里出现了无数次,这次,终于是真的了罢。”

“是啊,这次是真的,我们,终于回国啦!”

回国后,我和邓先生都被安排了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工作,1950年的中国,百废待兴,不仅生活条件苦,工作科研的条件更是艰苦,不论是仪器设备还是数据资料,都远远不能与国外相比,更别说和现代的中国相比了,但是在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建设新中国的渴望。

在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努力下,短短几年,我们的科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相继发表了四篇关于原子核理论的论文,为原子核理论研究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骄傲和自豪,虽然我们没有优渥的环境,但是我们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这颗强劲跳动的心,在任何时候,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不会被打垮,都不会停止跳动。

1958年,这是尤为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由于在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中表现突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教授找到我们,要我们做“大炮仗”。

接到这个消息的邓先生激动的几乎说不出来话,他小心翼翼地向钱教授确认:“是我吗,我可以吗?”

“非你莫属!”

巨大的喜悦席卷了我们,一整颗心都是祖国的未来原子弹的研究,我和邓先生忙着整理资料,构思核弹,侃侃而谈,“小王啊,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选科学吗?”还没等我回答,邓先生就接着说下去:“我的父亲告诉我,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感觉到邓先生的眼角又湿润了,“那样炮火连天的中国,那样破败不堪的废墟,那样东躲西藏的日子,那样被欺辱被嘲笑的岁月,都不见了,我们的国家不仅要建立起来,更要强起来,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让外国再在我么中国人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要让中国人民的腰杆挺起来,不必再外国人面前卑躬屈膝,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堂堂正正地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邓先生地话深深的震撼了我,我彷佛也回到了抗战时期,日本兵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烧杀,他们的每一柄尖刀上闪烁着邪恶地光芒,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要东躲西藏,过着食不果腹地日子……眼前一片朦朦的灰雾,我,竟也哭了。

“邓先生,您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看着邓先生的眼睛,一字一句坚定地对他说。

自做了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我们要隐姓埋名,对朋友,家人全部都保密,我们就像是炎夏的一滴水,消失的无影无踪,浩浩荒漠,茫茫戈壁,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数据和繁复庞杂的计算,在荒漠呆的时间长了,就连风沙刮在脸上,也能尝尝今天的沙子是什么味道的。

刚开始任务只是研究掌握苏联专家的模型,可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不仅不提供教学模型,还要全部撤出中国,这于我们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想到苏联轻蔑地放言“没有我们的帮助,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想到曾经受苦受难,被外国欺侮打压的中国人民,想到周恩来总理的殷切嘱托,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要自己研究原子弹,研究自己的原子弹,不靠一丝一毫外国的帮助,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

我们有什么呢,我们只有一台运算速度只有每秒一万次的苏制乌拉尔计算机、一些电动及手摇计算器、算盘,还有一颗颗跳动着想要为祖国做贡献的鲜红的心脏。

数据庞杂,我们不怕,年轻人,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劲头;条件困苦,我们也不怕,左不过是多算几次,重来一遍罢了,每次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在接受任务时,邓先生和我说的话,想到现在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的身上就充满了干劲,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邓先生看不得我们挨饿,还特地用自己的粮票给我们加餐,“慰劳”一下小伙伴们。

在这期间,我们经过无数次的计算,推翻外国的数据,得到准确的方程,推算内爆方式,理论设计的完成更加激励了我们,也意味着原子弹的研究到达了攻坚阶段。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

看着蘑菇云在空中升腾,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激动之心溢于言表,我……真的和邓先生一起,完成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我也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无愧于自己的内心,无愧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愧于祖国的培养,无愧于这么多年的努力付出……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现在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我,邓先生,还有一起奋斗的同事们,我们都无愧把青春献给荒漠,献给祖国的原子弹事业……

这段历史于我而言不是书本上一段简短的介绍,而是亲身经历过的一段峥嵘岁月,这是我一生的荣耀,也是我的勋章,刻在我的血脉里,告诉我的孩子,告诉我孩子的孩子,中国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来生还入种花家,为祖国的建设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