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岛讲坛 > 正文
【黄岛讲坛(第34期)】黄维和院士来校讲授我国油气储运发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10-16 11:50:00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第34期黄岛讲坛现场 杨安摄影

黄维和为师生作题为“我国油气储运发展与展望”的报告 杨安摄影

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为黄维和院士颁发聘书 杨安摄影

【本站讯】10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做客第34期“黄岛讲坛”,为师生作“我国油气储运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出席讲坛,并为黄维和院士颁发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名誉院长聘书,副校长李兆敏主持报告会。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期刊社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听取讲座。

报告中,黄维和系统回顾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华阳国志》中“水笕”的历史记载为例阐述了管道的历史根源。“原油管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天然气管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两条管道均由美国铺设。大规模建设输油管道是在二战期间,目的是保证能源供给和躲避敌人袭击。

黄维和以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和“友谊”管道讲述现代输油管道案例。其中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环保论证历时数年,采用密闭不加热输送,冬季利用管道内原油流动产生的摩擦热维持输送温度。“友谊”管道是前苏联向东欧出口原油的管道,起自俄罗斯,经白俄罗斯、乌克兰分为南北两支,两期工程总长9739千米,输油能力1亿吨/年,1972年完工。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随着西伯利亚大气区的发现和开发,天然气生产中心向东转移,通过长距离大径输气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欧洲,开启了大口径输气管道时代。”黄维和还以北溪管道和俄罗斯巴法连科-乌恰天然气管道为例,介绍现代输气管道。

黄维和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储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引进技术,提升水平”阶段;21世纪初至今“自主创新,跨越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油气储运行业自主创新,立足国内外,推进能源战略通道建设,大大提高了油气储运的国际影响力,并从易凝高粘原油输送技术、油气管网集中调控技术、材料与装备国产化、管道工程建设能力、管道运行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油气储运专业取得的发展成就。

黄维和认为,储运行业将面临能源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后工业化、新材料新装备不断研发等变革与挑战。他提出,我国油气储运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油气储运安全管理问题,认为油气储运未来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是研究并突破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油气储运设施全生命周期可靠性评价体系、研究大数据在油气储运行业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黄维和与师生互动交流相关技术问题。

李兆敏对报告进行总结,认为黄维和院士的报告以“后工业化时代的我国管道发展与展望”为主旨,具有国际视野,极具前沿性,且对学校储运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讲座结束后,黄维和院士为我校“黄岛讲坛”赠言寄语。

黄维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油气管道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2005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专业博士学位;担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总经理;组织中国石油油气管网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主持的“西气东输工程关键技术”“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维和目前担任我校“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我校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我校主办的亚太国际管道会议(APPC)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我校博士生导师,为我校学科发展和重大科研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

【 作者:王昭钧 辛爱青 杨安 来自: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姜洪明 审核:蒋大森】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