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青报教育在线:两办思政课改革创新意见:与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一脉相承
发布时间:2019-08-15 18:18:5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首先就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及具体要求,围绕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三方面做出阐释,着重针对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堂效果三方面制定了指导细则。意见紧紧围绕教材、教师、课堂三中心展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制定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给予不同意见,针对高、中、小学学龄段学生给予具体指导细则。

贯彻思政座谈会精神

今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国石油大学辅导员米娜瓦尔·胡吉受邀参加。15日,青报教育在线采访了米娜瓦尔·胡吉,她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精神的深入贯彻。米娜瓦尔是中国石油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专职辅导员,工作18年来,参与辅导过18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米娜瓦尔曾利用寒暑假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家访,足迹遍布新疆、西藏的十余个区县,用数十万公里的家访之路搭建起了家校、师生之间的连心桥,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十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意见》出台的第一时间我便认真细读过了,内容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总体内容一脉相承。主要是顺应了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总线。”

谈及对学生的思政课教育,米娜瓦尔分享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思政教育讲透、讲清楚,真正讲进学生心里。《意见》中具体细则也将指导我今后的工作生活。”

各学龄段分类教育有规划

《意见》对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提到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作者:赵浩云

青报教育在线(2019年8月15日)

相关链接:

青报教育在线:两办思政课改革创新意见:与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一脉相承

【 作者:赵浩云 来自:青报教育在线  责任编辑:押马冰晴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