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青岛日报:在新时代把五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2019-04-30 17:39:4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民主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在这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形成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至今仍是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锻造自身成为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必须深刻领会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史为鉴,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时代新人,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在新时代高举爱国的伟大旗帜,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工作生活中

面对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面对领土不整、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青年学子在五四运动中用他们的肩膀扛起了国家的希望。他们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爱国口号,显示了青年一代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就是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在现阶段,爱国主义就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激励有志青年发奋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当中,爱国主义一直是指引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旗帜。

一个青年,一个力求上进、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要想将自身的提高和时代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首先就必须树立真切的爱国意识。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发扬五四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奉献;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熔铸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贡献力量。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精神是支撑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也证明,爱国主义精神是支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富起来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凝聚广大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今天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艰巨使命。

二、在新时代高举进步的伟大旗帜,把国家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进步融合起来

青年学子们在五四运动中彻底地、毫不妥协地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攻。在面对军警堵截时,他们高喊着“今日流血牺牲自我辈始!”冲破重重阻拦宣讲进步思想。这种甘为进步事业献身的社会责任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积极加入到革命阵营。在民族危亡、人民危难的关键时刻,中国青年能够顺应时代之趋势,与反动顽固势力顽强地做斗争,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和追求进步的社会责任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当代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五四运动先驱李大钊说:“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作为新时代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群体,要放眼时代,胸怀大局,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不断解放思想,奋力拼搏;要明辨是非,勤于思考,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不断突破马 自我,勇攀高峰;要踏实肯干,艰苦奋斗,将个人得失融入社会发展之中,不断自我提高,奉献社会。

当前,青年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世情、国情、舆情的三重冲击,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从世情看,随着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频繁交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凸显。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加紧对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实施“西化”和“分化”政策。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青年思想多元化、独立化、多变化、差异化,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从舆情看,随着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的兴起,鱼龙混杂的社会信息量增大。而青年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理想信念易动摇。因此,新时代的青年群体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成长成才,必须以五四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五四精神的实质是青年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想,以个人理想推动国家梦想的实现。因此,新时代的青年要以理想信念为人生导航,以实现祖国繁荣富强为使命,使青春年华的光芒得以流光溢彩,助力祖国繁荣昌盛的崇高事业。

三、在新时代高举民主的伟大旗帜,把人民民主继续发扬光大

在五四运动中,面对北洋军阀披着共和外衣的封建统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青年学生都积极热情地宣扬民主共和思想,向封建制度展开猛烈进攻。五四运动使封建制度在中国从此再无立锥之地,而追求民主则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种无畏的精神和勇气依然对当代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五四运动以民主意识的觉醒为新鲜血液,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斗争,催生和发展了民主精神。对马克思主义来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意义才能够真正显现。马克思指出,青年是人民生命的源泉。在历史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青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强大作用。因此,在追求人民幸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以民主精神带动人民利益的实现。

贯彻新时代的五四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当前所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符合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举措。此外,五四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着的,是站在人民主体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增福祉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以民主精神为重要内容的五四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团结统一、奋发向上以促进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助推器。维护人民利益,既是五四民主精神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高举民主的伟大旗帜,把人民民主继续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在新时代高举科学的伟大旗帜,把科学精神、科学信仰、科技报国作为自己的使命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当尊孔复古之风甚嚣尘上、求神拜佛之举司空见惯时,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学生们以澎湃的热情、甘洒热血的勇气、救国救民的信念为支撑,以科学精神为武器毫不妥协地批判封建思想,使五四运动成为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启蒙运动。追求文明进步需要以科学为载体。封建与民主不两立,科学与迷信不共存。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用科学精神指明中华民族进步的方向,同样,历史使命感激励着当代青年学子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一百年前,面对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五四先烈敢于突破思想束缚,大力学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以期能够救国救民、国家振兴。正是科学精神的不断弘扬与发展,才推动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崛起,才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不断探索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精神、创造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科学技术、科技兴国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科学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不断弘扬科学精神以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志、增强创新实践,才能不断促进国家发展、引领发展未来、赢得发展主动权。因此,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不断发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形成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才能助力民族振兴,让“强起来”不只是口号,而成为鲜明的中国名片和中国形象。

100年前五四运动形成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时至今日仍在激励我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进入新时代,面对与100年前截然不同的国情世情,肩上的担子和使命感愈发沉重。新时代继续把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我辈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赋予五四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继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庆忠 姜明明)

青岛日报(2019年4月30日)

相关链接:在新时代把五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 作者:王庆忠 姜明明 来自: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高雅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