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有一种青春叫知青七年
发布时间:2019-05-16 15:47:36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1967 年到 1978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个时期学校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在这种背景下,知青上山下乡不仅成为解决中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应急手段,也成为毛主席设想的“文革”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必须解决的一个政治问题。那时候毛主席一句“满腔豪情下农村、广阔天地炼红心”,1600 多万城镇知青奔赴农村和边疆。不到16岁的习近平当年就属于这老三届”知青的一员,去往了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同是“老三届”知青的何毅亭用“年轻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形容习近平。

一个不足十六的少年,在家庭四分五裂时踏上遥远的征程,从前吃的是精米细面,如今是粗粝的杂粮;从前握的是笔杆子,如今挥起了锄头。这种落差很难习惯,尤其是年少的习近平,但是习近平不仅接受了农村的生活,更是翻过了思想这一关,四十多年后的习近平和雷平生讲道,当他下决心回梁家河挑重担前,曾长时间躺在土地上,望着蓝天,下决心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这一辈子就当个农民吧!这种思想的转变,一离不开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二是源于习近平自身一直坚持劳动,坚持自我磨练,扎根农村,拥有坚强的毅力;三就是陕北农民和党组织对习近平的宽容与关怀,在北京他是“黑帮子弟”,受歧视受排挤,陕北老乡却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习近平也真正把自己看作农村的一份子,以感恩之心回馈接纳他的陕北百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了解到当时不到十六岁的习近平,是如何在梁家河一步步完成思想上的转变,从少年到青年,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这几年,他在黄土地上扎根,在乡亲们的关怀教育中奠定治国理政的基础。我敬佩他,那个将人生最宝贵的七年青春岁月奉献给陕北乡亲们的青年人。那个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总书记,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与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深入实际办实事的国家领导人所骄傲,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

【 作者:刘宇 来自: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李文亮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