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意识
发布时间:2020-09-02 08:18:35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安徒生充满激情地表达过他对童话不同以往的理解:“它可以上通远古,下达孩童的传说故事书;它可以是民间传说,可以是艺术品。对于我,它是诗文的代表;掌握了它的可以把悲剧性的、讽刺性的、幽默型的东西装进里面;它可以使用抒情的音乐、可以用童稚的口吻,可以使用大自然的语言。”他以一颗诗人的心创作童话,严肃且真诚。他用灵魂书写的童话在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动人心弦的丰碑。

安徒生用一颗博大、丰富且温柔的写进行创作,人们在他的童话中不仅可以嬉戏迷藏,获得童真的快乐;也可以安静地休憩思索,感受自然、生命的真谛。他文字中提及的死亡并非刻意为之以哗众取宠引人注目,而是像四季变幻一般自然。在提及死亡的约四十篇童话中,根据童话所表现出的对死亡的不同审美情感,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通过对细小事物的描写引出已经逝去的生命那些早被掩埋的故事,代表作如《铜猪》、《祖母》等。《铜猪》讲述的是一座铜猪雕塑与早逝的青年画家之间的故事。一个能飞跑的、神奇的、本来是街心公园的一个普通雕塑的铜猪,载着一个可爱的但是贫穷的孩子,在意大利美丽清朗的雪夜,览遍了弗洛伦萨最伟大的艺术胜景,之后,这个极具绘画天赋的乞儿历尽了种种挫折,最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画家,但是却不幸英年早逝。安徒生来到弗洛伦萨,看到一群男孩抱着铜猪,灵感便萌发了。他在铜猪雕塑这一细小事物身上感触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铜猪之夜,维纳斯、磨剑者、搏斗的勇士以及教堂为孤苦无依的小乞儿注入了圣洁的艺术。从此,男孩的生命开始有热度,有心跳,有瞬间被艺术充斥的战栗感。有梦想和追求的渴望。这让我们相信,虽然年轻的画家英年早逝但是他仍然拥有了美妙的一生。

二是童话中的人物对死亡的主动选择,为的是展现即使放弃肉体生命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代表作如《海的女儿》、《树精》等。《海的女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该故事讲述了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很多人对于人鱼公主的关注都放在她对于爱情的无畏追求,但她真正想做的事是通过爱,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她自始至终都在付出,但并不是为了王子,只是为了自己强烈真诚的心愿。为了心灵的追求,她宁愿舍弃肉体生命。

三是卑微生命的消逝,以反映现实社会的麻木、冷漠和荒诞。代表作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19世纪的丹麦,更多的是卑微的普通人在艰辛中安静地忍受最后死去,但是这个世界却无动于衷,出身丹麦底层的安徒生将卑微者的一生寄寓童话之中,将他们生命的卑微和脆弱表达出来。

四是基于体现宗教情感而进行的死亡描写,代表作如《天使》、《墓中的孩子》等。纵观安徒生的所有童话作品,基督教精神几乎随处可见。由于此探究主要放在童话的死亡意义本身,故此条不再展开。

综上可以得出,安徒生童话中对于死亡的描写可以概括为,细微事物中对死亡的诗性描写,对于死亡的主动选择、勇敢超越以及对于生活困境下卑微者脆弱生命的无奈和悲哀。

童话的温情和绚烂似乎不允许孩子看到沟壑的纹路里写出的岁月、流逝和不可避免的终结。然而这个世界的很多事必须面对。

安徒生对死亡从不避讳,甚至说,他对死亡的描写是十分直白的。他不再像之前的童话那样,想给所有孩童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他对死亡进行的自然的描写使儿童意识到,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它并不让人感到恐惧。从而使儿童的心理更加坚强。安徒生的童话“语言语气更多地赢得了儿童,精神实质更多地赢得了成人……安徒生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活在儿童和成人心中”。

但是如果安徒生仅仅描写死亡本身,那并不会被历史铭记。他的可贵之处便在于,他超越了死亡本身来思考生命本身。他所塑造的人物,如小美人鱼、老树精等,都可以拥有恒久的生命,但是他们却为了内心的热望而选择放弃长寿。可见,安徒生并不以长短来衡量生命,他在意的是内心的渴望是否得到追逐和实现,在意的是寻求突破肉体生命之外的人本身的延续。每个个体对于梦想和真正自我的追求使得他们获得了打破时间限制的灵魂的永生。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是对生命的升华。

此外,除了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还有对爱的深度阐释。安徒生不是贵族人,他出身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童话中的死亡还包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叩问。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写到的卑微者的死亡,安徒生看到了现实社会的无情、冷漠、荒诞,他描写死亡的意义在于,使已经沉沦麻木的人震醒,死亡震颤的意识试图令浑噩的心有所醒悟。

正如安徒生自己说的,他的童话不仅为孩子而写,也希望给孩子身旁的成人留下思考。

【 作者:肖文凤 来自: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李杰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