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现场 王大勇摄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郝芳致辞 王大勇摄影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讲话 王大勇摄影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讲话 王大勇摄影
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逯鹰讲话 王大勇摄影
京博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史庆苓出席颁奖典礼 徐靓摄影
大赛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讲话 王大勇摄影
评审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戴彩丽教授揭晓特等奖名单 王大勇摄影
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创业指导专家组副组长杨保揭晓一等奖获奖名单 王大勇摄影
评审专家、国家杰青、西安交通大学唐桂华教授揭晓二等奖获奖名单 王大勇摄影
校长郝芳院士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专访 刘积舜摄影
竞赛答辩现场 杨安摄影
大学生在作品展示现场调试科技创新作品“魔方机器人” 王大勇摄影
大学生体验科技创新作品“智能仿生手” 王大勇摄影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参赛队员介绍其作品“新型抑藻微生物盐电池反应器” 刘积舜摄影
来自四川大学的参赛队员介绍其参赛作品“区域化管理职能地暖系统” 刘积舜摄影
“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刘积舜摄影
我校参赛队员介绍作品“新型双向海上波浪能发电平台” 刘积舜摄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郝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为获得大赛特等奖的参赛队伍代表颁奖 王大勇摄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为大会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徐靓摄影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柏贞尧、京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史庆苓为大赛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大勇摄影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中国能源网总裁冯丽雯为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大勇摄影
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逯鹰,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勇为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大勇摄影
节目表演《激情燃烧》 王大勇摄影
节目表演《未来之约》 王大勇摄影
参加颁奖典礼的嘉宾和表演者合影 王大勇摄影
【本站讯】11月25日,首届“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我校举行。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91所高校的220项参赛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的“基于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储电二氧化碳转化及制合成气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三叶花隔板管壳式换热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基于改进的自发成核模型的甲烷气体超声速凝结特性研究”,常州大学的“节尽所能盐无不净:国内领先的高含盐有机废水处理专家”4件作品获特等奖。
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共青团山东省委指导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承办,是目前全国能源领域创新创业最高级别的竞赛。大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要求,以“创新、绿色、智慧、未来”为主题,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专业性强、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能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对传统能源提质增效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思想、新技术进行有益探索,增强各能源类高校、专业的互动交流,推动高校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提高能源类人才培养质量。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269所高校、2325支团队、8135名参赛选手、1978件参赛作品报名参加。
大赛划分创新类与创业类作品通道,在现场,军用太阳能节能环保空调、节能型城市概念车、太阳能浮岛水体净化装置、新能源预测系统、无电力智慧洗车装置、海上秋千式防波发电装置……一件件创新作品创意十足,这些作品注重学科交叉和跨行业创新,体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工业革命重点领域的前沿趋势和最新成果,很多作品是对传统能源提质增效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思想、新技术的有益探索。
智能决策系统,节能管理系统,精确诊断系统,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新思想……答辩现场,汇聚众多理念先进、前景广阔的创业类作品各自登台一展风采,无论是传统能源的清洁革新还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是用青年智慧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生动实践。
11月25日17:00,大赛举行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柏贞尧,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京博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史庆苓,中国能源网总裁、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主任冯丽雯,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郝芳,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勇、副校长张玲玲,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逯鹰以及参赛高校带队领导、指导老师,参赛选手等出席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典礼先后揭晓大赛二等奖、一等奖和特等奖获奖名单,出席典礼的嘉宾分别为获奖代表进行颁奖。期间,典礼播放了大赛宣传片《无所不能》,学校志愿者先后表演《激情燃烧》《蓝色畅想》《未来之约》等精彩节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表示,“大赛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青年学子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平台。参赛学子探索化石能源的形成与分布,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设想和方案,用知识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社会和能源发展的美好愿景。同时大赛让青年学者意识到能源的重要,能源与智能结合的重要,以及能源智能和青年学者在人类社会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指导专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对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大赛既有利于参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创新能力,又对国家未来能源发展、能源行业变革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探索作用。面对能源行业的大调整和大变革,我们应该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培养积极选择的心态,增强坚持不懈的定力和毅力,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最终走向成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表示:“本届大赛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大赛着力推动创新思维培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希望全体参赛人员不忘创新创业初心、牢记服务社会使命,在创新思维训练上下功夫,在创新创业实践上下功夫,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实现更高就业质量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大赛的重要载体和带动引领作用。”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表示:“本次大赛是在山东省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创建山东新旧动能转化综合实验区的背景之下举办的,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在创新创业中成就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逯鹰表示:“青年创新创业将释放无穷的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创新力量和服务力量。创新创业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最大特色,诚挚的邀请国内优秀人才来新区进行创新创业和交流合作。我们将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打通产业链,营造生产线,在新时代奏响创新创业的最强音!”
京博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史庆苓表示:“京博控股集团致力于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特别是赞助本次大赛,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青年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更加坚定了我们支持他们的信念和行动。”
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戴彩丽教授认为,此次大赛设计的链条比较长、作品涉及面比较广,“创新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大赛给青年学子营造一个更好的能静下心去做的一个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创新的苗子培育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杨杰的作品是关于埋地管道泄漏油品治理污染和修复土壤、地下水的,“系统将治理污染和修复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之前研究里所没有的,高效、节能、环保。”为了这次比赛,他和团队经常讨论研究到凌晨两三点,但是杨杰说参加比赛就是设定一个目标努力实现的过程,大赛极大促进了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34位权威学者及6位“创青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评委组成的专家评审团阵容强大。经过初评、复评、现场答辩等激烈的角逐,清华大学的“基于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储电二氧化碳转化及制合成气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三叶花隔板管壳式换热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基于改进的自发成核模型的甲烷气体超声速凝结特性研究”,常州大学的“节尽所能盐无不净:国内领先的高含盐有机废水处理专家”四件作品获得特等奖,分别奖励3万元。上海交通大学的“基于无人机的海洋溢油监测平台”,山东农业大学的“日光温室保温及相变蓄热研究”,南开大学的“基于AI和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系统(以太阳能为例)”,北京大学的“基于LBM与PCM的多孔介质渗透率分布的随机模拟”,重庆大学的“可自供电的低功耗水表智能抄取系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基于超分子作用的表活剂-苯三甲酸体系增粘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大豆基生物柴油摩擦磨损行为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青岛启星无损检测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的“云析智造——现代工业仿真分析的云计算平台”,厦门大学的”虹窗基于柔性导电膜的电致变色玻璃”10件作品获一等奖,分别奖励1万元,另有60件作品获得二等奖,分别奖励5千元。此外还评选出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
“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鼓励青年学生融入新工科建设与双一流建设,用能源的转型升级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届大赛是全国能源领域创新创业最高级别赛事,是对传统能源提质增效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思想、新技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更好地发掘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增强各能源类高校、专业的互动交流,促进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共同营造具有时代和行业特色的良好育人环境。“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虽为首届,但是经过认真的筹备,已成为目前国内参赛规模最大、参赛作品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能源类创新创业赛事之一。
相关链接:
校报社论:创新点燃激情 创业成就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郝芳:用创新迎接能源革命 以智慧点亮美好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创造出新时代能源青年的青春华章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用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力从专业 聚焦实业 做精主业 成就大业
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逯鹰:创新创业是大学生的光荣使命
京博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副主席史庆苓:创新创业为能源行业深化改革提供了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