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对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培训与部署 杨安摄影
【本站讯】7月4~5日,学校召开2016年本科教学工作会,对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专题培训与部署。会议邀请校内外专家围绕成果导向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进行4场专题报告,教务处对修订工作进行具体安排。校长山红红、副校长刘华东出席。
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刘志军教授作题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的报告。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蓝图,以成果导向理念指导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对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刘志军介绍成果导向教育的主要理念,并结合国内外高校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对如何运用OBE理念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阐述。
汕头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小华教授作题为“CDIO工程教育改革与OBE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报告。CDIO是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代表了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陆小华结合汕头大学的改革实践,系统阐述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介绍设计导向的一体化CDIO改革思路和改革经验。
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作题为“构建基于OBE的本科教育体系”的报告,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建设、教育目标达成度评价四个方面,系统介绍如何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构建基于OBE的本科教育体系。推进OBE改革,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一是“说”,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建立培养标准;二是“做”,建立基于OBE的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开展教学;三是“证”,通过考核评价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四是“改”,基于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推进专业持续改进。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立强教授作题为“以目标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际经验,介绍如何应用OBE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大纲,评价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优化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每位教师高度重视、深入参与,才能保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等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教务处对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并介绍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背景和高校调研情况,以及培养方案修订的整体思路和主要改革,同时从总体目标、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强调各教学院部要高度重视,真正以OBE理念为指导,明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落实教学环节,扎实做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于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工作,山红红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定位,厘清办学优势与人才培养优势。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下,要汇聚多学科优势、科学研究优势、高水平师资优势、国际化办学优势、校园软硬环境优势“五个优势”,促进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二是系统梳理,以OBE理念指导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要深刻理解OBE理念的基本内涵,对现有工作进行全面深化、细化、实化,各专业要在专业认证标准、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指导下,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设置课程体系,系统设计课内外培养环节,让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既能“成才”又能“成人”。三是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学校相关部门、教学院部、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要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共同做好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工作;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刘华东指出,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要切实落实从学科导向到需求导向、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的三个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社会需求、办学目标、专业层次、自身问题、人才规格“五个导向”,广泛开展同类高校、高新企业、用人单位、各类毕业生等方面调研,充分征求校内、校外各层面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实现各项工作的优化、细化、实化,确保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要按照学校要求和整体安排,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进度,确保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高质量完成。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本科教学负责人、实验负责人、系(实验中心)主任、教学副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石油工业训练中心、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网络及教育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后备军官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教务处相关人员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