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8日至10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暨技术装备与成果展在北京举行。

会议现场
国家管网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何仲文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戴彩丽教授作为大会联合执行主席,出席开幕式并主持大会报告。

副校长戴彩丽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主持大会报告
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管道已成为全球能源运输的核心基础设施,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已超越国界,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同行,方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由之路。
会议以“绿色、智能、融合、发展”为主题,设置能源管输战略与发展、管道建设、材料与装备、输送与储存、安全与维护、数字化与智能化、低碳与新能源、青年论坛等8个专题论坛。来自33个国家的3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187位国内外院士、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作主旨及专题报告,共同研讨绿色管道建设、智慧管道运维、人工智能及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为能源管输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主持大会主旨报告1个,邀请报告20余场,并选派近20名教师、40名志愿者参与大会服务工作,先后召开筹备会10余次,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做了周密细致的部署安排。

我校专家、青年学者作报告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李玉星教授出席《管道科学与工程》第二届编委会会议,并在“低碳与新能源”论坛上作题为“成品油管道增输甲醇的关键设备适应性及多场景泄露扩散规律研究”的报告,在第一届JPSE编委高端学术论坛上作题为“超临界/密相CO2管道瞬态减压机理与韧性止裂评价方法”的报告;崔淦教授在“材料与装备”论坛上作题为“埋地油气管道杂散电流干扰腐蚀”的报告;刘翠伟教授在青年论坛上作题为“临氢管道失效机理与事故演化”的报告。在青年论坛上,张旭博士作题为“非线性超声导波方法用于早期性能退化评估”的报告,徐修赛博士作题为“气体杂质对管线钢Fe(100)表面氢的解离吸附作用的影响”的报告,董邵灿博士作题为“一种基于细粒度特征增强的油气管道第三方入侵行为检测算法”的报告,聂琦博士作题为“操作参数对旋转填充床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影响研究”的报告,吴同博士作题为“基于SCADA数据与实时模型协同的液体管道泄漏监测方法”的报告,朱远辰博士作题为“环氧树脂涂层对X80管线钢在掺氢甲烷环境中氢脆行为的影响:涂层分层对氢脆的加剧机理”的报告,王玉乾博士作题为“一种利用水平特征拟合和垂直时间序列预测协同计算蒸发气产生量的方法”的报告,敖迪博士作题为“厚孔板高压空化特性的数值模拟”的报告。

我校部分参会师生合影
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是全球油气管道行业深化交流合作、展示创新成果、共谋发展未来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推动我国管道技术进步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