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要闻 > 正文

【学精神 促转变 建一流】

打造“GEO-tech”双创育人体系,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5-01-17 19:07:01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本站讯】“聚焦油气藏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围绕深层油气勘探难题展开攻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陈阜斌再一次登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领奖台,这是他自2020年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实现学校在该赛事金奖“零”的突破后,凭借全新项目“深地明灯——为深层油气地震识别提供‘中国芯’”又一次夺得“挑战杯”最高奖。

学院师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目标,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优质资源,提供以“GEO-tech”(培训training、探索exploring、竞赛competition、孵化hatching)为核心流程的双创服务与指导,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理论与实践、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十四五”以来,学院学生在双创竞赛、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Training:“好钢须经千锤百炼,璞玉必经精雕细琢”

“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关键要靠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这需要在座的同学们把学习、科研融入到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和实践中去,担当更大责任、贡献更大力量。”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2021级本科生谷佳莹刚入大学时便在笔记本上写下这行字勉励自己,“这是操校长为我们讲授‘学涯指导第一课’时提及的,它指引我一步步走进油气地学学习和科研的世界。”

学院整合各类双创资源,围绕地球科学专业优势和行业特色,面向学生开展双创教育与实践活动,搭建开放式实践场所。“十四五”以来,学院开设学涯指导课、经纬论坛、地学讲坛、地语明灯等系列讲座207场,邀请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讲授油气勘探技术前沿、实验操作、专利申请、论文撰写等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地学之美,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学院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双创经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发挥榜样作用,并建立起专家讲授知识、优秀学生传递经验的讲座培训体系。

谷佳莹在AGU国际学术会议展示科研成果

谷佳莹同样受益于学院提供的系统化双创培训,“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我真正感受到了地学的魅力所在。让地下几千米的地质构造呈现在我眼前,是一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谷佳莹表示。在李振春、曲英铭等老师的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地震波传播与正演模拟、深部储层保幅成像与全波形反演等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经过近一年的科研探索,谷佳莹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被AGU国际学术会议录用,跟随李振春老师前往美国华盛顿进行了学术交流。看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谷佳莹激动地表示,“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感谢学院提供的创新实践平台,未来我将继续朝着油气勘探的目标迈进。”

依托创新实践平台,学院已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潜心指导的良好氛围,多名学生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资源专业本科生海晴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协分区T1期刊《古地理学报》发表论文,测井专业本科生李政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同位素》发表论文。“十四五”以来,学院涌现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曲英铭,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魏永波、柴君林,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冯家乐、宋佳珺、房贤旭等先进双创典型。

Exploring:“参与100%是保障,收获100%是目标”

“学院坚持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创新实践平台,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条件和强化指导支持,确保100%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力争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学副院长张宪国表示。

为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学院推出“预见研途”“尖兵计划”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资源要素和运行机制的有机整合,形成更加系统高效的双创项目立项、培育、助推一体化管理体系。学院实施开放式项目化管理,指导教师发布或学生自拟科学问题、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课题等各类题目,师生根据专业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双向选择,形成项目团队。学院还统筹协调实验室资源,配置必要设备,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工作提供保障。

“在学院双创教育工作全力的支持之下,我和团队伙伴们结识了段忠丰、李福来老师,两位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同时学院提供了诸多经费、设备和实验平台的支持,为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姜良昊是众多优秀双创项目的其中一员,在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济阳坳陷地层热物性特征及其对地热资源分布的影响”进展过程中,为达到最优实验测试数据,学院帮助姜良昊联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帮助其前往古地磁与古构造重点实验室,指导姜良昊团队使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完成项目的关键一环。2024年10月,其团队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地热前沿论坛,并作题为“济阳坳陷地温场特征与模型验证”的报告,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对姜良昊团队的研究工作做出高度评价,鼓励他们在地学科研、能源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汪集旸院士勉励姜良昊踏实开展研究工作

学院通过开展“预见研途”“尖兵计划”等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对所有双创项目一体化管理、一贯制培养。“十四五”以来,学院培育学生双创项目287个,师生参与超过1300人次,形成创新人才的培养皿和双创项目的蓄水池。23个项目分别入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Competition:“在高水平科创比赛中淬炼,成为自己最向往的人”

“我院学子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看到学院网站上报道的优秀学长学姐的获奖新闻,刚入大学的地质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刘岩鑫的内心也悄悄埋下了一颗科创的种子。如今,刘岩鑫作为参赛队长站在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的颁奖台,学院获得7个单项特等奖和团体特等奖,并以全场最高分获地学知识竞赛特等奖,实现了在该项赛事的新突破。“比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无私的指导和支持,更离不开学院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备赛资源。”刘岩鑫表示。

为及时提供有效的科技竞赛信息,学院建立双创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项目双选、竞赛资讯、辅导资料、优秀案例等资源。同时,学院广泛开展各类科技竞赛,连续16年举办大学生地质模型制作大赛,近年来每年吸引来自13个教学院部的800余名学生参赛,成为学校参与度最高的双创活动之一。当前,学院已建立起覆盖各专业、各年级的校级竞赛体系,从中选拔种子选手,按照多学科、跨年级的原则进行组队,优势互补,以旧带新。通过邀请专家辅导、课程化拔高培训、优化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参赛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平台。

学院连续16年举办大学生地质模型制作大赛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2020级本科生赵芳芳看到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的举办通知,便下定决心投身备赛。“测井技能大赛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好在学院有很多竞赛资料和往年的优秀案例,在充分学习后我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获得了指导老师葛新民等老师的肯定和支持。” 赵芳芳表示。经过学院专题讲座和实操培训,学生团队逐渐掌握了测井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操作技巧,并且在多次模拟比赛中检验学习成果,调整策略。经过激烈角逐,本科生Ⅰ队以总分第一名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

在一次次科创竞赛中,学院师生实现教学相长。国家级学科竞赛培训方案与培训大纲的制定明确各学科竞赛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培训工作量,为各学科竞赛培训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十四五”以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最高奖15项,实现地学国家级学科竞赛最高奖大满贯;学生在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61项,相当于过去五年的3倍。

Hatching:“勘探尖兵不负使命,能源报国绽放青春色彩”

学院紧跟油气行业发展趋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导向,发挥高校的双创育人优势,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实践,将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针对具有市场潜力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学院协调校内外力量和资源,为种子项目培育和孵化提供全过程支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产学研合作效果的不断提升。

在学院双创教育工作大力推动下,一批批优秀项目和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在油气勘探、地学科普、社会服务等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一方面在油气勘探领域深入探索,为国家油气勘探贡献青春与才智;另一方面向社会大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地球的奥秘。”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珊珊表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3级博士乔平在实践调研中发现,非常规油气储层较薄,常规测井技术很难准确定位,同时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曲率很大,常规测井仪器受其长度限制,无法深入井下。针对这些问题,在邓少贵和王磊老师的指导下,乔平和团队成员历经4年科技攻关,采用对称结构硬聚焦和3D数字软聚焦相结合的方式,将仪器缩短为同类产品的1/3,实现任意井况“下得去”;在传统仪器两个主电极中间插入监督电极,形成双主三监督设计,并设计了十二个方位电极,将分辨率提升1倍以上,实现薄储层“定的准”。项目已在多家油田单位应用,累计探井100余口,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地球物理学2020级本科生王圣钧带领同学们面向青少年持续开展移动地质博物馆科普项目,借助一流学科资源优势和平台,创立了以“实地基建-信息化传播-地学素质实践”的全过程地学科普体系,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地球、热爱自然、呵护家园的意识和热情,现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43000小时,十万余人次收益,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相关事迹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学院组织“挑战杯”竞赛种子项目推进会

学生开展的双创实践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认可。5个项目在油田生产一线进行测试和应用,为塔里木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企业的油气勘探做出了一定贡献,得到院士、国际测井协会主席等专家的认可。王栎、陈阜斌分别参加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第73届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青年为环境保护和精准扶贫发声。

“学院将继续发挥好一流学科平台优势,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科技创新机会和资源,努力培养油气地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学院院长宗兆云表示。

【 作者:任金恒 张胜博 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徐永涛】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