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要闻 > 正文
【大道师者】印兴耀:光耀三尺讲台 胸怀祖国山川
发布时间:2024-09-17 08:38:07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时迎来第40个教师节。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出版社、党委宣传部等联合推出“大道师者”专栏,精心选树我校一批教育家、大先生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集中展示其在办学治学、立德树人中的经验、故事和感悟,弘扬其躬耕教坛、潜心治学、为人师表的大家风范,激励引导全校教师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大道师者”专栏包括“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大先生·教师节”“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三个主题。其中“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专题聚焦于为我国石油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两院院士、知名教师等,讲述其报效祖国、献身石油、投身教育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石油工作者矢志做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弘扬者。本期“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主题聚焦油气地球物理学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印兴耀,感悟他的教育风范、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光耀三尺讲台 胸怀祖国山川

——油气地球物理学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印兴耀

印兴耀

印兴耀,1962年11月生,浙江奉化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油气地球物理学专家,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院长。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及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2021年和2023年,两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山村里走出的油气地球物理学专家

1962年11月,印兴耀出生在浙江奉化印家坑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整个学生时代,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高中时,他因成绩异常突出,经常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和试卷。

1978年,不满16岁的印兴耀考取华东石油学院石油物探专业,开始了他从事物探学习和研究的生涯。“当时我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学生,但对物探的热情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同学少。”他曾经回忆说。在华东石油学院学习期间,印兴耀不忘自己的使命,感恩父母的支持让自己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待专业学习丝毫不放松,4年本科学习生涯在充实中度过。

1982年,印兴耀取得石油物探专业学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地汲取知识,1986年考入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与无线电电子学专业,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199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塔尔萨大学(University of Tulsa)进修。任教期间,印兴耀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至2013年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教40多年来,印兴耀一直从事油气地球物理基础理论、基础软件和前沿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带领团队攻克了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技术瓶颈,研制了相应的特有基础软件,为发展油气勘探软件领域的“中国芯”做出了突出贡献。因其在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的杰出成就,印兴耀先后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球物理勘探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海上油气》《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等刊物的编委会委员。

培养学生成才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从1982年大学毕业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印兴耀就始终坚守教师的本心,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虽然有着众多“头衔”,但印兴耀却最喜欢教师这个称呼,因为他对教学情有独钟。40多年来,不管是本科生课程还是研究生课程,他一直坚持亲自授课,这背后正是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与热爱。

“我热爱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喜欢与青年人共同成长。”从教40多年来,印兴耀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人民教师的本职工作。即使是在担任学院院长和博士生导师的繁忙日子里,他也风雨无阻地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他认为,坚持上课既是一名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对知识的再一次认识和进一步消化。“我享受给学生上课的过程,温故而知新,而年轻人很多创新性的想法也能够启发我的思考。”

印兴耀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不乏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他授课时非常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学习知识、夯实基础方面,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严师,要求学生们对概念深入理解,把基本公式牢记于心。他常说,虽然学术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但扎实的基础才是通往科学前沿的阶梯。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这是印兴耀常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话。他在学术道德方面对学生要求极高。“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这是印兴耀教授为师执教的一贯原则。在4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始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爱与责任,努力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40多年来,对每一篇研究生论文,他都坚持亲自把关,大到论文架构安排,小到标点符号,都与学生一起反复斟酌,亲自查找资料、推导公式,论文修改次数经常在5次以上。他的严谨、细致深深地熏陶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培养了他们“讲正直、求卓越、善创新、有作为”的品质。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学生每年都在专业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40多年来,印兴耀的授课方式与时俱进。他说:“虽然书本上的核心知识没有改变,但科研成果和现实情况在不断发展,我讲课的方式也据此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多年的科研工作里,印兴耀频繁与油田一线接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加坚定了他坚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印兴耀一直坚持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接触行业前沿科技,弥补传统课程知识与学科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不断树立信心,早日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印兴耀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带领团队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主体保障、示范引领、持续改进等层面对专业建设的理念、思路、路径、评价进行规划推进,他负责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他重点从搭平台、聚力量、树目标、引资源、订计划、练内功等方面加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讲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一流课程,所带领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2022年成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40多年来,印兴耀始终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倾心育人,潜心做学术,把学生看作人格平等的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和养成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独立思考的精神品质。课上课下,他以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感染学生,将知识传递、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完美融合在一起。他激励学生要勇于创新,不断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大胆探索;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术最前沿,他努力提供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拿到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宣读;他支持研究生助研助教,引导学生学会自立自强,敢于担当;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支持资助实验室成立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等,定期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时常与学生交流谈心,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尽力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科研的后顾之忧。

印兴耀在指导学生

“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科研工作水平及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印兴耀建立了梯队式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科研团队中的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本科生中的优异生,师生通力合作,通过传、帮、带,在学科内部形成一个紧密的金字塔结构。他的团队不仅新成果不断涌现,而且人才辈出,形成了良好的机制和生态。现已培养了教授10余人,多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人才称号,指导了博士后、博士、硕士200余名。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有的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有的则在创业浪潮中大展宏图……所带领的“储层地球物理导学团队”2023年成为山东省首批十佳导学团队,印兴耀为我国油气地球物理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这种甘为人梯、追求卓越的努力和孜孜以求、久久为功的精神,使得印兴耀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同时,他的本科教育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研究生教育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求学与任教期间,印兴耀从未间断在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他首先在国内开展了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其研制的神经网络储层预测软件在全国各油田广泛应用。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地震资料品质的提高,使得应用叠前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识别成为可能。

在研究过程中,印兴耀发现,在当下的领域中,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的系统研究亟须创建揭示油气直接反演机制的岩石物理模型。均匀介质假设间接反演难以直接表征油气敏感参数,亟须创建非均匀介质叠前地震直接反演理论及方法。复杂油气储层的岩石基质、孔隙及流体作用强非线性耦合,亟须研究固液解耦的油气直接识别技术。“这三大难点,构成了油气储层预测和油气识别世界未解的难题,是我们研究道路上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机遇。”

从2000年始,印兴耀就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着手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然而摆在团队面前的近乎一片空白,他们可以参考或者借鉴的文献或经验非常少,所有的道路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尝试、总结。“当时我没想做出多么大的成果,只是想解决当下困住我们的问题。”印兴耀说。

研究主要从油气识别和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反演展开。从2000年研究叠前地震间接反演与国际并跑,2004年,创建储层叠前直接反演领跑国际前沿,到2010年创立固液解耦油气直接识别,经过20年的积累和反复攻关,团队最终创新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第一,揭示了复杂储层孔隙、矿物颗粒、流体类型等微观组构与宏观地震波场的响应机制,建立了多种复杂储层岩芯、测井、地震多元分级迭代的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第二,形成了基于新反射特征方程的正反演理论,首创了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孔隙度流体及地应力等属性地震直接预测的新方法,创立了孔隙-基质-流体解耦的地震油气预测方法。第三,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固态相、孔隙相及流体相模量解耦的表征理论,创建了固液解耦的叠前地震识别技术。实践表明,所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复杂碳酸盐岩、中深层致密砂岩等多种储层的油气预测精确度,使我国地震油气识别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被问及他的科研之道是什么时,印兴耀谦和地笑着说:“我做科研没有什么所谓的窍门和捷径,就是毫不动摇地认准一个方向,然后朝着它坚定地前进。”

以一生的努力去做好这一件事,这便是印兴耀的成功“秘诀”。“我们不会就此止步,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推进下一阶段新的研究。”印兴耀表示,目前团队在多类型复杂储层叠前地震反演基础上,针对深层、深水和非常规这“两深一非”油气勘探领域中面临的地球物理问题,提出了五维地震数据解释理论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潜心钻研,在持续攻关世界难题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印兴耀在工作中

把科研做在祖国山川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勘探人更要把科研做在祖国山川上。”一直以来,印兴耀认为,科研工作者绝不能只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也不能仅仅为了做项目而搞科研。“我们的科研一定要落到实践上。”

从20世纪90年代起,印兴耀及其团队就和胜利油田物探院、中石化物探技术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等机构开始了稳定的合作,致力于解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笃行务实、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成为印兴耀的科研底色,为他的研究成果后来在各油田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研究成果一定要真正应用到油气的勘探开发上,解决勘探复杂油气藏中的阻碍。”经过近20年持续攻关,项目组在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多尺度迭代岩石物理建模、固液解油气识别、叠前地震直接反演3项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编制了23个基础软件,其中包含模块123个,源代码70万行。在编制基础软件的过程中,项目组秉持着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优化软件模块,使得软件模块更加智能化。其特色模块在国内主流商业化软件系统进行了集成转化,研究的方法和软件成功应用到渤海湾、四川、松辽、塔里木、柴达木、南海、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多个地区共69个油田区块,为发现新增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石油储量增长、油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这些方法和软件为东部老区复杂油水关系地区找到新油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使西部深层碳酸盐岩地区提高了油气直接识别的精度,应用在国外公司钻探失利区块,发现了海外亿吨级油气田。“只有当我们的研究成果切切实实地应用到能源产业链上,我们研究出的理论方法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贡献,我们的研究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印兴耀说,“夯实油气资源家底,提高石油采收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科研的最高理想和目标。”

“把小梦想融入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以家国情怀成就科研人员的未来。”印兴耀如是对自己说。正是这种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理想与实践,使得他2020年先后两次进入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一次是1月1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印兴耀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项目“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一次是11月24日,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两次人民大会堂领奖的经历,既是对印兴耀数十年奋斗的回馈,也是最好的见证。

腊梅香·咏印兴耀教授

王玉宝

三尺讲台万丈高,豪气奔涌,烛泪燃烧。

耕耘四季牧共樵,花果争妍,桃李香飘。

锦绣山川引折腰,油气甄别,鉴宝奇招。

险峰形胜醉仙桃,行业先河,麟角凤毛。

【 作者:刘积舜 万启存 来自:档案馆 古镇口校区综合办公室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徐永涛】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