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党代会 · 学科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学科水平 促进学校发展

发布者:卜令朵 发布时间:2017-07-03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按照“突出优势、强化基础、扶持新兴、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思路,科学定位、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系统推进,进一步强化了石油主干学科的引领优势,提升了通用基础学科的支撑水平,培育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面营造了和谐发展的学科生态,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实现“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顶层设计 加强内涵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多次组织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和专题研讨会,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厘清发展思路,明确重点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学校学科覆盖面不断拓展,学科结构不断优化,现已建成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覆盖了8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各个领域。

构建并完善三级学科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定位。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运行管理,注重分层建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保证了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投资力度和建设水平;新增7个“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学科入选“在青本科高校重点学科市校共建工程”;研究确定了首批6个校级重点学科。各学科按照“全校一盘棋”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凝炼了方向,明确了发展定位和目标,强化了学科特色和差异化发展,构建并完善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学科建设体系。

促进学科交叉协同,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注重发挥优势学科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学科间交叉渗透、协同发展,积极培育和重点建设了海洋油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等一批新兴学科领域,形成了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学科优势,为学校学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初步形成了传统优势学科、特色支撑学科、人文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了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优良学科生态。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制定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探索构建学科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明确学科建设的“责权利”,发挥教学院(部)在学科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创新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学科发展资源,搭建协同发展平台,激发学科活力和内在活力;加强学科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学科设备购置流程,突出经费使用效益;投资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研发“学科自检平台”,为开展学科监测和绩效评价等工作做好铺垫。

清晰构建学术委员会的组织运行体系,开展教授治学,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新当选的27名委员中,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专任教授14人,占委员总数的52%,担任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行政领导职务的委员5人,少于委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凸显了学术委员会“治学科、治学术”的本质;修订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理顺了各级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清晰构建了学术委员会的组织运行体系,下设学科建设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科技指导委员会、人才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5个专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在学科建设相关事项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审议、评定、咨询等作用,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谋划实施“三大计划”,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科学制定“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布局构建学科“金字塔”,谋划实施“优势学科攀登计划”、“通用基础学科振兴计划”和“新兴学科提升计划”。抓住“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成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启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制定工作,开展学校、学院、学科多层面的研讨,明确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提出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组织战略专家对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将“双一流”建设工作与学校“优势学科攀登计划”合并执行、同步实施,用好“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提高建设效益。

注重水平提升 促进学校发展

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四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第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排名第二、“安全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七、“地质学”排名第八、“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第十、“机械工程”进入前30%,石油石化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学校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行前1%,学科排名保持上升势头,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学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211工程”三期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队伍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完成试点期建设,进入高效运行期。国家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建设的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学校现有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已增至69个。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学科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增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批领军人才,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建立起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拥有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学科。

科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国际学术交流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学科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了以1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成果和特色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建设高水平联合研究机构和引智平台,“非常规石油资源高效加工与利用创新引智基地”、“致密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建设,“油气田开发工程创新引智基地”通过验收并被纳入新一轮创新引智计划;承办和主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高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