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党代会 · 党旗飘飘

让党徽闪光 为中国加油——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

发布者:孙玉林 发布时间:2017-07-04

张卫东在工作中 刘积舜摄影

“卫东书记懂党务也关心业务,能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党务工作者,是我的幸福。”——我国著名油田化学专家、83岁高龄赵福麟教授。

“这些年我们石油工程学院在学术、人才等方面连跨新台阶,与张书记积极营造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密不可分。”——博士生导师王业飞教授。

“张书记更像父亲,他娓娓道来的石油老专家故事,让青年学生对石油科技无限热爱,对未来从事的国家能源事业满腔热血!”——“90后”大学毕业生、即将赴新疆油田工作的田晓辉。

这三位不同年龄师生所描述的张书记,就是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这些年一直在努力,那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把我们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让全院师生做一个让人生闪光、为中国加油的人。”

这就是一位基层党委书记的坚守,更是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所信仰的力量,在我国最高石油高等学府一个拥有789名党员的主干学院里,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让党徽闪光、为中国加油”的铮铮誓言。

立德树人,为祖国石油工业输送栋梁

“这张照片是我国石油钻井学科第一位教授周世尧先生,也是我们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的创立者。”工科楼B座大厅里,张卫东在学院历史墙前给大学生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党课”。

“建国前夕,美国人出高薪挽留周教授,但是他婉拒了优厚条件,毅然回到清贫的祖国……在学院6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代石油人为了国家的石油战略,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大学生党员更应该有一种党之后继、国之栋梁的担当……”

张卫东对于贯彻立德树人有着自己的认识:“要成才,先成人。”他倡导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每个环节中。

当前,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态势。为了把握青年学生正确的成才方向,张卫东把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师德师风熏陶、学生“三观”培养等工作,作为高于知识教育的首要任务。

“网络改变了时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时期的德育应当更喜闻乐见。”在张卫东的提议下,学院着力打造“荟萃石工”微信公众号,以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大力传播石油报国精神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年学生在纷纭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坚守主流价值追求。

张卫东组织开展“良师益友”系列活动,推进和崇尚关爱学生、崇尚师德的优良风气;创立“与教授有约”活动日,每周末邀请一名教授与青年学生面对面,谈人生、话成长;举行“非常1+6”活动倡导教师和干部与学生宿舍结对,以朋辈角色关心学生成长成才。

张卫东花费了5年时间,整理了数十位我国石油学科创始人、学科泰斗的事迹,讲述给每一届大学生,以生动的故事开展价值观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对石油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张书记经常给我们讲第一代中国石油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故事。他们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即将成为石油战线上的新兵。”即将博士研究生毕业赴塔里木油田工作的陈修平对未来充满信心。

党务促业务,为学者创造优良学术生态

“戴老师昨天下午回来的?到家很晚了吧。”早上八点,张卫东没有去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先到戴彩丽教授工作室门口打了个招呼,“在这次光华工程科技奖名单里,你是石油领域里唯一一位专家,也是对你多年来在高含水油田的控水技术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成果的一个肯定。”

张卫东对学院里每位学者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进展了然于心。文科出身的他,为了和教师做到零距离接触,经常参加教师学者的各种工作会议和研讨,利用网络平台或面对面交流关注学院教师的学术进展。

“和张书记一打招呼,从询问的口气中就知道他特别了解我最近的一些工作进展,有时候竟然也能以圈外人的身份给我一些科研上的启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葛际江,5年前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而葛际江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张卫东的好朋友。

“服务学者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宗旨意识的体现,不了解学者的工作、不和他们交朋友怎么做好服务?”张卫东积极倡导学院各个支部和广大党员,把尊重学者、崇尚学术落实到日常的党务工作中。

石油工程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最早建立的专业,石油工程学院也是学校的骨干学院。其中的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两大学科均是国家重点学科,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在个性飞扬的教授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张卫东思考并实施的课题。

张卫东与班子同事一起努力,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在发展规划、职称晋升、学术资助、出国学习等方面积极营造对青年教师“特别看待”的学术生态,广大教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术环境,营造出团结友爱、轻松活泼的人际环境。

“党的历史就是靠理想信念谱写的一部奋斗史,学院要想健康快速发展,也要靠一种集体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党的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就是师生都尊崇的核心价值和家国情怀。”张卫东在学院班子研讨会上,提议把学术立院、人才强院、文化兴院作为学院发展并重并举的三大战略。

正是有了这样的催化剂和助力剂,石油工程学院2009年以来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1人,入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团队5个。

文化引领,打造石油科技教育的巡洋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精神永存!”今年2月,纪念我国采油工程领域著名专家、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张琪的文章在石油大学师生的朋友圈中被“刷屏”,过万的点击量表达了师生对老教授的崇敬。3月初,张卫东书记策划推出的报道《家有九凤》,再一次在校园内外引发对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热议。

张卫东坚信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传承创新是我们党确立的大学的第四大功能,作为汇集人才和知识的学院,应当在打造石油科技教育的巡洋舰中发挥重大作用。”以文化的力量引领学院发展,是张卫东作为学院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力推的一件大事。

“深钻博采,为中国加油;厚积薄发,让人生闪光。”张卫东倡导的师生价值追求不仅仅挂在学院大厅里,让每个人看到时都为之一振,更重要的是刻在了每位师生的心灵深处。石油工程学院毕业生、大庆油田“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这个红旗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张顺,也是得益于这一价值追求,促使他在短短的四年间,夺得了中石油集团公司钻井液工技能大赛金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大庆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等多个荣誉称号。

张卫东坚持将大学精神、石油特色与学院个性有机结合,以学术文化、育人文化、制度文化、人文文化和标识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按照“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育人为本、高雅和谐”的建设要求,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铸就学院的文化之魂、促进学院快速发展。

张卫东还多次参与文化项目建设,创作主题雕塑、宣传片、词赋等,以文化的力量陶冶引领学生成长、助力学者潜心钻研。

文化的力量握紧了学院的精神纽带,全院师生的归属感、方向感、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在文化的带动下更加明晰,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理念得以牢固确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师生员工乐居其中、乐循其理、乐守其规、乐处其群、乐为其工、乐彰其美,使学院成为师生共同守护的成长舞台和精神家园。

文化引领为学院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石油工程学院连续七年在全校考核中获得优秀单位,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齐鲁先锋共产党员等一批先进典型。实现了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的“大满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和石油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实现全国排名第一。张卫东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他总结探索的“三注重工作法”,2015年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选编》并在“共产党员网”上线,成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唯一入选者。

对成绩,张卫东却十分谦逊,“这几年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说是满园花开,景色宜人。这其中最美的花是广大教师,这些成果都是学者所取得的,我只是护花使者之一。”

用组织温暖关怀人、用发展成就鼓舞人、用先进典型激励人、用事业舞台成就人,这就是张卫东,一个立足本职,履职尽责的普通基层党务工作者,怀揣一颗炽热的心,守望一片石油教育的沃土,“让党徽闪光”。以面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满腔热情,践行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对石油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誓言,“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