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太阳 · 2017社会实践 · 文化艺术

古老的剪纸,独特的艺术,新颖的合作,友好的往来

发布者:杨强  发布时间:2017-09-01

队员们和任志廷老人的合照 马小未摄影

任志廷老人为队员们讲解陕州剪纸 马小未摄影

【本站讯】“正月里来没有花儿开,唯只有迎春花儿开,奴有心采一朵头上戴,猛想起月季花儿就要开……”在地坑院的7号院内,一个老人边剪边唱,纸随剪动,一张张剪纸作品飞落指尖,探路者调研队的队员被深深吸引,并在之后采访了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陕州剪纸代表传承人黄亮娥的丈夫任志廷任爷爷。

源远流长的历史,才能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艺术

剪纸,是在陕州乡村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陕州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的第十五古代帝王夏后皋墓就在陕州区的一个山坡上,”说起陕州剪纸的历史,任爷爷显得非常激动:“夏朝崇尚黑色,他们的国色就是黑色,同时因为这里比较干旱,五行上黑色属水,所以陕州剪纸大都就用黑纸。”

在坑院的展示中,队员们惊讶地发现结婚用的喜字竟然也是用的黑纸,这和其他地方喜庆场合避讳黑色有着显著的不同。“陕州剪纸跟其他地方的剪纸有四大特点:崇尚黑色;窗花剪纸;传男不传女;边剪边唱。这都是从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是仅属于我们陕州的文化,也是我们跟其他地方剪纸的不同所在。”任爷爷介绍说。

利益限制,是剪纸文化传承中最大的难点

当问到现在陕州剪纸的传承问题,任爷爷显得略显沮丧:“没钱呐,现在挣钱这么容易,年轻人不会去完全的靠这个来吃饭。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人学的少,外地人甚至外国人学的却多。”通过采访了解到,在任爷爷的村子里有一个剪纸协会,现在光是会员就有200多人,但大都是外地人和一些外国人。“学的人虽然多,但是他们只是因为兴趣而来,学了一些皮毛后走后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会帮助文化传扬的人少,真正继承下去的人更少。”

在坑院里,队员们发现了许多如《兰亭集序》《八骏图》等大型的剪纸作品,但经过采访才了解到这些作品都经过至少三年才完成。“现在我们还用的祖宗传下来的老方法,想把一件作品真正做得很好没有个好几年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并不会赚到很多钱。”

与地坑院的合作,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地坑院作为陕州另外一个非文化遗产项目,对陕州剪纸给予了很大帮助。“地坑院现在已经有21个开放的景区,但只有7号院是只属于我陕州剪纸一家的,我们在这里可以天天向游客展示。”任爷爷表示,他自己也是从小在地坑院内长大的,对地坑院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看到这两个非遗项目之间有了合作,他感到由衷地欣慰。“地坑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只要是我们在这里展示的作品都能拿到补贴,同时也帮助我们做了许多的宣传。”

之后,探路者调研队就此情况对地坑院的领导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在地坑院里展示三门峡本地的其他文化遗产,无论是对遗产还是地坑院景区本身都有着莫大的帮助。“地坑院和本地的文化遗产结合,给了他们传承和发扬的机会,帮他们做了宣传,对地坑院自身来说,这些非遗项目的加入,给地坑院旅游提高了趣味性和观赏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行政部魏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