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太阳 · 2017社会实践 · 我实践我思考

沟通三门峡艺术家师洪源:艺术需要静心生长

发布者:杨强  发布时间:2017-09-08

师洪源向队员们展示篆刻技艺马小未摄影

师洪源和队员们交流艺术创作相关感触马小未摄影

【本站讯】8月26日,探路者调研队来到三门峡市文化局,拜访了三门峡艺术家师洪源先生,与其一同探讨陕州古老艺术,聆听师训,受益匪浅。

蛋雕:艺术之路的滥觞

师洪源,河南陕州人,1994年毕业于洛阳农业经济学校,2001年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顺利进入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就读,并在2005年顺利毕业。从洛阳农业经济学校毕业之后,师洪源并没有如愿进入文化行业,而是到了煤矿厂拉了整整三年的煤。虽然没能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但是师洪源并没有因此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和学习。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积极地探索艺术的新颖表现形式,在千百次的试验和探索之后终于在蛋雕艺术领域有所建树。

蛋雕是近年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蛋壳上雕刻出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或者是选用质地较厚的蛋壳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师洪源的蛋雕作品在蛋壳上精雕细刻出了人物、风景、书罚等,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刻一个像这样的人物蛋雕,其实很难。”师洪源手里拿着一个刻着达芬奇头像的蛋雕作品娓娓道来,“首先就是选鸡蛋的时候不能太随便,要选择那些质地细腻、颜色较重的鸡蛋。鸡蛋选好之后就要开始作画了,鸡蛋上什么都没有,所有的图画构图都是在脑子里完成的。除此之外,刻的力度也很重要,要得到的颜色不同力度也要跟着变化,一不留心就会刻穿了。”

据悉,到目前为止,师洪源凭借精湛的蛋雕技艺已经跟随文化部门进行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地球。“我觉得蛋雕就是我艺术之路的开始。没有蛋雕,我就不会被提拔到文化部,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出去到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还有这么一门精彩绝伦的文化技艺。”谈到蛋雕,师洪源充满了热情。

漫漫高考路,民间艺人终圆大学梦

2003年,已经参加工作十余年的师洪源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上大学!“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在前五名以内,在那个年代只有前五名才有大学可上,我也顺利考到了洛阳。但是因为我们正好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毕业时候学校就已经不包分配了。现在看看我的同学们,很多前五名以外的都上了大学,我们反倒没有上,很遗憾,所以想到了放弃工作去读大学。”谈起当时做这个决定时的初衷,师洪源如是说。

于是,下定决心读大学的师洪源就踏上了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高考路。虽然参加高考的决定得到了亲人的大力支持,但是师洪源的求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人到中年之际再拿起放下多年的课本对于当时已经29岁的师洪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他特意在就读的高中附近租了一间六平米的小屋,每天除了到教室和应届生一起上课就是回到出租屋复习。这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的艰辛付出终于换来了成功,师洪源最终取得了专业课高分数线20分、文化课高分数线30分的好成绩。2004年8月9日,师洪源高兴地收到了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录取通知书,如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只填了一个志愿那就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国画专业,且不接受调剂。事后很多老师都和我说我太冒险了,但是我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我的做法把天都感动了,所以我一定能成功。”

多涉猎才能多收获

除了蛋雕、国画,师洪源还是陕县锣鼓书表演团队的一员。每周六周日师洪源都会到陕县地坑院景区进行锣鼓书表演,风雨无阻。今年,在《美丽中国行》节目中,陕县地区参演节目锣鼓书表演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另外,生活中的师洪源还十分喜欢书法和篆刻,涉猎非常广泛。

临别前,师洪源语重心长地对队员们说:“你们一定要珍惜这几年的大好时光,过了这几年再想学习就很难了。在学校里就要多学习,学习就是你们现在的任务,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务正业。学无止境这个道理要始终记在心里。”

此次调研,队员们感到受益匪浅:陕县的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经过数十年历史沉淀成为了一种自然流露的地方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数代人民。历史可鉴世,文化润人心,艺术创作要扎根群众扎根地方文化,只有如此方可创作出可流传于世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