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言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言论 > 正文
传承名师文化 培养优秀人才
发布时间:2017-03-21 11:00:06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传承名师文化,不仅是传承学校历史、学校精神和办学传统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优秀师资和优秀学生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价值多元、诱惑增多的情况下,做好名师文化的传承,对防止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更加显得重要。

在石油工程学院名师文化的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三组师生样本:学院进入上级“人才工程”的教师和二级教授11人;学院进入学校“人才工程”的青年教师16人;学院研究生中校“学术十杰”17人、“王涛英才奖学金”获得者14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24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50人。通过梳理他们的师承关系,不仅得出了与“名师出高徒”这一结论完全一致的数据。而且通过访谈,发现名师不仅学术造诣出类拔萃,而且为人师表做得好,他们的优秀品质对学生影响至深,在其学生身上得到了传承发扬。

概括起来,名师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服务国家的学术追求

一名教师的学术追求,其实是他的一种职业追求、价值追求和人生追求。分析研究中涉及的刘希圣、沈忠厚、张琪、赵福麟、陈月明、胡湘炯等老一辈名师,不难发现,他们一辈子呕心沥血、皓首穷经,为的是培养学生、发展学术、科教兴油,说到底是为了国家利益。也许在他们的从教和学术生涯中,会有这样那样一些荣誉、名分,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实至名归的结果,而非他们追求的目的。有了这种心系国家的学术追求,他们才能够把职业当事业,心甘情愿、尽其所能地去干好工作,努力实现人生最大价值。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学术追求,才对自己、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激励。老师追求什么以及追求的程度,对学生影响巨大。名师带出来的学生之所以也普遍优秀,甚至成了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杰出人才,很大程度上与老师传递给他们的那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关,与老师的高度带给他们的距离感和紧迫感有关。学院后期涌现出来的这些名师、优生,他们谈起自己成长发展的体会,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导师的学术追求,对自己既是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一种巨大压力。

二、宏大开放的学术视野

从石油工程学院第一代名师、第二代名师以及他们的优秀嫡传弟子的学术成长情况,发现宏大开放的学术视野是其共同的特点。第一代名师不仅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了解石油科技前沿技术的一批优秀师资,而且也是从国家“六五”以来,参与国家油气工程科技攻关任务最多的一批专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中,在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中,在多次的石油会战中,把握国内外油气工程的科技需求和前沿技术,形成了宏大开放的学术视野,练就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硬本领,开辟出科学化钻井、高压水射流钻井、人工举升、抽油机井计算机诊断、油藏数值模拟、油田化学等新的方向和新的课程。宏大开放的学术视野是他们走向学术高地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成为名师大家的重要素质。第二代名师在导师们的学术视野中受益、成长,并有效利用了当今学术交流的先进手段和平台,学术视野更为开阔,使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如虎添翼。

三、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

学院第一代名师多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选拔的师资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学术功底,而且在他们的培养中贯彻了优选优育、重点培养的原则。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是他们的显著特征。例如沈忠厚老师在淹没非自由射流动力学规律、自振空化射流理论、机械及水力联合破岩理论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发展,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他研制多种新型高效钻头奠定了基础,他和大学同宿舍的郭尚平都能成为院士,绝不是偶然的现象。中国水射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庭成教授这样评价沈院士的著作:“沈老的著作,既有教科书式的奠基之作,也有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在煤炭、切割、清洗等方向的理论成果,多数是在沈老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深方有秆壮叶茂。正是因为在沈老师指导下打下的学术功底,王瑞和、李根生、孙宝江、李兆敏、邱正松等几位学生才能够研究方向虽不相同,但都取得骄人成绩,也才有后来传承中的人才辈出现象。

四、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在两代名师以及目前脱颖而出的青年弟子身上,都表现出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他们始终沿着一个方向,长期探索,攻坚啃硬,表现出很强的定力、毅力和耐力。考察本次选取的所有教师样本,我们发现,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围绕一个方向长期探索,深钻博采,厚积薄发,最终成为该方向的知名专家或青年才俊。沈忠厚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始终围绕高压水射流钻井这个方向开展攻关,第一代加长喷嘴牙轮钻头的研制过程长达近8年,期间攻克井底岩面获得最大水功率为目标函数的水利参数计算方程是他几年时间都难以突破的理论难题。连国内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都说井底射流是一盆糨糊。但他锲而不舍,最终打开了三代新型高效钻头研制中的理论迷宫。他的研究生咬住这一方向的探索又过去了十几年,使我校在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赵福麟老师一辈子致力于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他的学生戴彩丽等人目前仍然围绕高含水油田和复杂条件下提高采收率这一方向开展攻关,并成为该方向的学术领军人才。

五、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

勤奋严谨是作为一名学者最基本的治学态度,更是名师大家的成功秘诀。李根生老师说,沈忠厚老师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念,常常早已过了饭点还在和我们讨论。他除了工作外,没有任何爱好,自己连饭都不会做,只会开水煮挂面。2003年12月,他参加四川开县特大井喷事故的调查工作,发现用常规理论无法解释井内硫化氢气体的异常现象,连夜电话通知博士生们查阅资料,参与分析。最终发现了超临界相态的存在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他80岁高龄后仍然思考把超临界相态变害为利,积极推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直接诱因。张琪老师的学生回忆说:“东营时期,张老师每天都是吃过早饭就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才回家,午饭到食堂简单对付一下。这是张老师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赵福麟老师工作勤奋和严谨人人皆知,每年除夕都还在实验室工作。他每天都测量并记录实验室温度,以便合理安排实验,获取准确数据,他常年都是每天用一张纸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清楚,每件事要花的时间都精确到分钟,这种勤奋严谨的态度对学生影响至深。老一辈名师如此,新一代名师也是如此。样本所涉及的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都是平时加班居多、无暇休闲的一帮工作狂,也是工作中精益求精、要求苛刻的完美主义者。孙宝江教授团队的王志远说“我们申报基金项目,孙老师都是带着我们讨论修改好几遍才提交,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们丝毫不敢应付。”

六、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行

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当与老一辈名师的学生讨论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时,他们无不提到自己老师高尚的道德品行。学术威望和道德威望是名师的共同特征。在沈忠厚老师当选为院士的座谈会上,李根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用四句话评价学生心目中的沈老师,这四句话是“高尚宽厚的品德修养、科学严谨的科研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这些评价全部指向沈老师的师德师风。李根生老师说这四句话是他回顾多年与沈老师在一起的经历,认真思考发自内心的四句话。张琪老师的学生评价老师正派为人、教人正派,说他在各个油田都受到方方面面的尊敬,全凭他的人格魅力,他非常不擅长交际,却交下了一批知心朋友。张琪老师常对学生讲,做人做事绝不能靠耍小聪明。赵福麟老师也是典型的学究型知识分子,甚至对我们常说的人情世故不屑一顾,但他依然受到学生、同事和合作伙伴的爱戴。在陈月明老师八十岁生日座谈会上,中石化副总工程师李宗田教授敬献给老师的是一幅自己写的对联,他说“高山流水时有尽,唯有师恩日月长”这两句话代表了我对老师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张卫东系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晓春系石油工程学院辅导员。)

【 作者:张卫东 刘晓春 来自:本站  责任编辑:边双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