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言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言论 > 正文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2-12-19 23:12:10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大学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培养创新性人才列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已经成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普遍共识和共同目标。因此,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这一问题的焦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笔者认为,只有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有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们通过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方式,对所研究对象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促使人们积极思维,从而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简单来说,问题意识就是以发现问题为前提,以认识问题为关键,以分析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和实践过程。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切入点。

创新源于质疑,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往往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因此,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曾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从教育结果来说,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不大,但问题意识的缺乏,往往让我们在创新面前失去优势。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包括耶鲁、牛津等在内的大学校长认为,批判性思维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不太愿意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而甘做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不太敢于大胆地去挑战权威,而喜欢唯“权威”是从、唯“大师”是从……事实上,问题意识不足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普遍现状。

反观我们的教育,以成绩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推崇标准答案的考核方式,加之对尊师重教传统的长期误读,导致死记硬背就能考高分,成绩好、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做听话的“乖乖虎”,久而久之,忽略了他们自主发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在这种模式和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又怎能期望到了大学再去培养他的创造力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想的教育是传授方法而不是灌输结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深层次的教育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制度层面上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在教学层面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立论、积极讨论;在育人层面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鼓励他们挑战彼此、挑战权威。

【 作者:李振 来自: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来颖颖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上一条:大学的文化之魂

下一条:学力重于学历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